暑假快结束了,终于迎来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古装大剧。
故事采用新颖的构架,白天和黑夜各自展开两条不同的剧情线,让情节在两种不同的时间段中交错推进。
白天阳光明媚,情感纠葛不断交织,善恶之争在平和与激烈之间反复交替上演。
妖魔在凡间肆虐,时常出现搅乱安宁,无辜之人遭殃,怪事接连不断。面对这些情况,捉妖师也开始走上了除妖的路途。
人间和妖界频繁接触,让梅逐雨和武祯的命运渐渐交织出一段新的篇章,仿佛宿命般的牵绊因为共同守护一方平安而展开,写下了全新的故事。

随着相处的时间逐渐增加,两人逐渐认识了对方,心底也悄悄萌生了情愫。白天里偷偷投来的目光里,满是浓浓的情感,却很难掩饰。到了晚上见面时,却少了那份真正的坦率与交心。
到了夜里,一个变成了猫妖的身影出现,一个则是专门捉妖的师傅。
武祯变成了猫妖,虽然在无数次的相遇中没揭穿自己的身份,可总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心爱的人。那片真情,仿佛洒在梅逐雨的身上,他的目光也被深深吸引住了。
从唐风志怪的角度来看,这部剧在白天与黑夜的明明确界中,展现出了别样的故事情节,和以往的悬疑片或爱情剧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比如说,虽然是讲爱情的,但他们之间也不仅仅只有爱情。
梅逐雨和武祯各自担负着守护人界和妖市的重任,责任重大,所以他们之间的感情一开始也不是那种激烈热烈的追逐,也没有整天粘在一起那种腻歪的甜蜜。
他们之间的感情带点压抑,捉妖师一心扛着责任,试图用念头麻痹自己的感情欲望,可爱却不敢正面对待真心。

虽然讲的是爱情线,不过剧情表现得更像是在爱情面前,他们依然坚持责任感和无私的大义,情感中夹杂着责任与奉献。
那种建立在真实情感基础上的故事,依然以“守护事业”为主线,没让爱情线变得那么甜腻反倒更贴近现实,也不像那种刻意追求情感的剧情那么虚假。
捉妖,各种妖怪轮番登场,有好妖也有恶名昭彰的坏妖。他们的出现,要么引发凶案,要么和人产生纠葛,使得整个故事充满悬念和神秘色彩。
感情描写得很细腻,主CP对彼此的感情虽用克制掩盖,但内心那汹涌的爱欲却难以自拔,陷得很深。副CP的感情则真挚纯粹,毫不动摇,坚定地深爱着对方。即使知道对方是妖怪,也依然坚持那份无法抗拒的情感,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心底的那份情谊。
各种妖的出现,不只是为了推动剧情的进展,每一个妖身上都藏着丰富的故事,有的对爱情执迷不已,有的则满怀怨恨和仇恨。
每当一只妖出现,故事的层次就变得更加丰满,主线也不再是那些老套的古偶剧套路和重复模仿,细节里的情感力度,人与妖之间的互动温度以及冲突,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这部剧最显而易见的特色,就是那种强烈的对比感。
像白天和黑夜的故事对比一样,白天的场景多是古装偶像剧,主要用那些镜头来慢慢展现他们的感情,从最初的淡淡情愫逐渐升温,直到最后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逐步推进的爱,既有温柔的铺垫,又有强烈的升华,层层递进感十足。点滴里的细腻关怀,把那些藏在心底、还没说出口的满满爱意都表达出来了。
人类和妖怪的激烈搏斗场面,营造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除妖过程,守护人界平安的悬疑故事也随之展开,整体氛围带点诡异,又充满神秘感。那种“志怪”的风格,展现出了既怪异又带点美丽的极致表现。
因为这两条故事线穿插在不同的时间段,所以整部剧在视觉审美上做了很大的反差,突出了各自独特的意境,让故事的层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白天的镜头里,每一帧都呈现出明亮且色彩缤纷的世界,场景中带有那个季节特有的鲜亮色调,烘托出盛世时代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采。
比如,镜头中展现府中的一片落叶林,金灿灿的枫叶把整座宅邸映衬得色彩浓郁,亮丽得让人心情愉快,减少了深宅大院那种阴郁的感觉。

比方说,梅逐雨和武祯在梅花丛中折花赠别,身后是一片粉嫩的梅花,
花瓣随风飘扬,差点让深情到极点的人彻底沉醉,真心也露出了马脚。

用那些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来强化亮丽的效果,让整个镜头的画面看上去更自然流露出一种未经雕琢的环境之美。
室内的布景色彩明快,光线充足,而户外则借助大自然的风光,整体画面带着明亮的色调,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亮丽氛围。
未经后期“修饰”的风景,既能让画面的色彩饱满度满足整体的协调,也让画面更显真实,没有出现那些虚假的滤镜,导致环境失真的情况。
用各种不同的花色或者明亮的色调来表现高饱和度的视觉冲击,和夜晚的冷色调相呼应,营造出那种“诡丽”的氛围。
虽然说夜晚的主色调带点黑暗夜色里的低沉氛围,可实际上也不是一片单调,毕竟相比白天那种强烈的光线,整体给人一种偏冷的感觉,但在灯光映衬下,色彩变得五彩缤纷、艳丽多彩,充满了高饱和度和丰富的色彩变化。

里面包含了室内各种布局中混合多种元素色彩的图案,还有灯笼和人物穿着之类,许多鲜亮的颜色相互碰撞、形成鲜明的对比。
冷峻的色调搭配各种拼色乱象,画面看上去既怪异又模糊。在镜头不断移动中,赛博风的奇幻元素逐渐展现出来,带给人一种紧张又悬疑的氛围,仿佛进入了一个阴森诡异的世界。
比如突然间出现了一道绿色的特效,映照出一片绿光,那后面的强光和绿光交织在一起,感觉特别离奇,简直诡异得让人毛骨悚然。

还有一些场景完全被红光包围,红色光线遍布每个角落,看得人有种置身于一片血色世界的感觉。
用到极端的红绿配色,一瞬间就营造出那种说不清楚的怪异氛围,让人觉得志怪妖的形象变得模糊不清,完全没有了明确的视觉印象。

色调和色彩的布局特别讲究夜晚那种“怪异”的氛围,还能让视觉效果跟白天的感觉有点不一样,带来一些光感上的差异,形成了多重对比。
白天的时候一片平和安宁,到了晚上不是静得像死了一样,就是人和妖在对战,那激烈的交手让混沌世界的气氛又添了几分动感。
于是,志怪的氛围一方面在视觉上给人强烈的冲击感官体验,另一方面则因为妖物出现作祟引发的大动骚动,在听觉上带来了不少刺激。
白天里,各个人物之间的感情铺陈得挺复杂,情感实际上是源自内心深处那份真挚的情感所牵动。爱情的美妙不仅仅体现在故事情节和人物互动间的浪漫,还融入了环境所营造的唯美和浪漫的氛围。

审美总是很到位,让这部剧在众多古装剧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在创新方面,更是展现出唐朝悬疑剧别具一格的美学角度,让人眼前一亮。
当然,这部剧被说成有电影般的质感,不光是在色调和布局上体现出来,还体现在镜头运动和构图方面。
夜里的室内布置,在灯光映衬下展现出深邃的层次感,黑白分明的界线让空间看起来更有拉伸感,视觉效果中主次分明,焦点自然突出。
可以在前面打亮,背后的灯光就暗一些,变成背景,这样一来前景的亮度就特别突出,显得通亮明快。
或者把前景和背景留出一些空隙,营造出一种有序而有层次的光感效果。
各种灯光恰到好处地照在主体上,不仅补充了光线,还让那些不太重要的东西变成了黑暗中的点缀,营造出轮廓鲜明又带点朦胧美感的氛围。这种处理方式,增强了人物和环境在视觉上的轮廓感,吸引力十足。

里面很多镜头直接对准人物,就像舞台中央那聚光灯打在主角身上一样,给人一种特别突出、舞台感十足的感觉。
这种光线arrangement,不仅能明显突出人物作为焦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稍微强调一下身形和脸部轮廓,光线拿捏得刚好,不会暴露缺陷。人物面部显得特别平滑、细腻,在灯光映衬下更显柔和暖意。
把灯光调得恰到好处,然后镜头不断切换不同角度,展示出人物的迷人之处,把人和物都安置在精心设计的场景里。随着镜头的流动,画面充满了自然的动感,留白部分恰到好处,突出的风景又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编辑:娱乐 来源:夏天的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