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不少患有高血压的人或许已经留意到,最近,自己的血压相比以往似乎有所下降。
因此,有些人可能忍不住萌生了“降压药是不是可以减量了?”、“血压已经在正常范围内了,是不是可以停药了”的小念头。
但这种想法其实非常危险!让我来跟你说说为什么。
人体的各项指标本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健康状态、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性别、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
而对人体的血压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心肌收缩力和外周血管阻力。

在气温较高时,人体为了散热,会使皮肤血管扩张。血管扩张后,外周血管阻力就会随之下降,血压也会跟着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在炎热的环境下,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减弱。
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调节机体在应激或紧张状态下的生理反应。作用于心脏时,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当交感神经兴奋减弱时,心肌收缩力相对减弱,血压也会随之下降。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被这种暂时性变化“迷惑”,尤其是不要自行调整用药。
事实上,这种现象只不过是夏日独有的一层“假面”,血压的实际情况往往更为复杂。
比如,有些人白天血压降下来了,到了深夜血压反而还会上涨。如果此刻擅自减量或者干脆停用相关药物,对身体健康而言无异于埋下隐患。
而且,夏天人们出汗量大,而汗水又将体内不少盐分一起带走,相当于起到了轻微利尿作用。如果此时水分或电解质补充不足,血压可能更容易出现波动,给心脏、大脑和肾脏等重要部位带来更多风险。

那么,降压药的增减究竟怎么判断才科学呢?
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们给出了中肯的建议:科学的血压管理,需综合考虑气候特点、个体差异及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研究者建议,通过合理膳食、科学作息、药物调整及心理调适等多维度措施的综合运用,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而如果患者在生活中发现血压异常波动,最好仍是求专业医生帮助,在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完善的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增减药量。
编辑:健康 来源:幽默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