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张小维)9月5日,记者走进安顺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四年级(三)班的数学教师正借助AI智能评课系统录播设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教学内容。这一场景,正是安顺经开区依托“志教融合”与教育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的生动缩影。

安顺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四年级(三)班借助AI智能评课系统上课
近年来,安顺经开区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指引,围绕“五育并举”根本任务,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家校社协同育人等方面持续突破,涌现出一批特色学校和典型案例,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这一进程中,安顺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成为数字化实践的突出代表。该校副校长张雄介绍,学校致力于推进数字化教学,目前已建成18间数字化专用教室、配备智能机器人套件和AI分析系统,并构建了完整的数字化探究资源库。通过组建科学教育团队,实现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100%达标,还开发了《创意编程》《航模》等校本课程,让数字化教学真正落地生根。
张雄表示,学校依托数字化平台常态化开展无人机、航天模型等沉浸式教学,并承办了多项省级赛事。2024年,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斩获一金一银;近三年累计获得全国科技竞赛一等奖10余人次、省级奖项60余人次,学校也成功获评“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安顺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该校八年级(四)班学生张轩豪在亲身体验数字化教育后深有感触。他表示:“机器人课程不仅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更让我在去年竞赛获奖时真切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借助学校的智慧实验室与先进课程,张轩豪接触到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并坚定了未来在该领域深造的决心。“希望用所学为社会创造价值。”他这样说道。
目前,安顺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凭借扎实的数字化实践,已成为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而乡村学校么铺小学的数字化转型,则进一步推动数字红利向教育均衡的“神经末梢”延伸,成为安顺经开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生动实践。

么铺小学3D科创室内摆满了学生们的参赛作品
在安顺经开区幺铺镇么铺小学的3D科创室,琳琅满目的参赛作品摆满整间教室。该校副校长刘刚热情地向记者讲述这些获奖作品背后的故事。自2019年起,在刘刚的推动下,学校分阶段搭建信息化教学体系:2019年引入希沃互动教学平台,以直观演示破解“角的大小”等抽象知识点的教学难题;疫情期间创新“码书”作业辅导工具,成为同类学校中的教学典范;2023年起推广“同步互动课堂”,不仅串联起中心校与周边村小,还与省外学校开展跨省交流,打破地域资源壁垒。
如今的么铺小学数字化教学成效显著,已实现教学区无线全覆盖、班班通配备率100%。该校还先后荣获多项重要荣誉,包括2019年贵州省第十四届“贵青杯”——第三届青少年人工智能竞赛“优秀组织奖”,2022年安顺市中小学微课应用实验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考核”优秀组织奖,2023年第二批省级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贵州省第七届3D创意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工程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共建示范校”,2024年贵州省第二届航空航天比赛优秀组织奖,2025年第八届安顺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市级优秀组织奖等。
么铺小学六年级学生张翠园表示:“刚接触编程时,看着代码让图形人物动起来,觉得特别有趣。后来越学越深入,发现编程不仅能锻炼逻辑思维,还能助力学习成绩提升。”今年6月,她凭借扎实的编程功底,荣获安顺市C++竞赛一等奖。

么铺小学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上斩获佳绩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备课能借鉴优质资源优化设计,研修可自主选学课程提升能力,学生也能通过平台自主学习,让抽象问题变得形象,切实提高了理解能力。”么铺小学数学教师马启成分享道。这样的基层教学实践,正是安顺经开区以“志教融合”为导向、系统性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的生动写照。
紧扣“志教融合”与“教育数字化建设”要求,安顺经开区构建起“区域统筹、学校主体、技术支撑、专家引领”的推进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么铺小学副校长刘刚向记者展示学生的获奖作品
在“志教融合”领域,精准选取6所特色学校为实践阵地,以“培训—实践—创新”闭环模式推动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入数字化场景,其中实验小学《桥遇科技,瞧见美好》获评教育部经典案例,市实验学校经开区分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成为可复制推广的范本。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域,2024年5月率先启动教师数字素养专项培训,同年11月获批省级试点后迅速推进全区学校网络改造升级,累计培训教师2800余人次,教师数字素养达标率提升至75%,多所学校在管理、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特色应用,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安顺经开区教育局副局长梁冬洪表示:“我们通过大规模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更探索‘志教融合’新模式,形成30多个优秀案例,有效提升育人实效。下一步,将深化AI学情分析等智能应用,持续推动教育数字化从‘赋能’向‘重塑’迈进,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
如今,安顺经开区正以数字技术为笔,持续绘就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图景,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经开经验”和“安顺智慧”。
编辑:张小维责任编辑:王超终审:谭力
编辑:国内 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