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娱乐圈的拼命三郎,大家脑海里是不是总浮现那些“996”加班小能手?但要我说,这些互联网人和咱们相声界的曹云金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毕竟谁家演员一年能开出155场商演,还能在直播间一边卖茶叶一边怼黑粉?这体力和心理素质,不去参加奥运会都可惜了。
每天都是“全副武装”,曹云金把自己活成了一个移动的小型企业。每周三线上直播,说相声;全国巡演全年无休,剩下时间还得抓紧带货。你以为他是想多赚点钱买个房?错!人家养着听云轩团队,一百来号人的饭碗,全靠他撑着。这责任心,比隔壁老王家的热水器还靠谱。
就拿最近的一次直播来说吧,本来在线人数还有1000多人,看着也算热闹。但没过多久,就只剩600多人在线了。有网友在公屏上敲字:“这点人就别播了。”换别人估计直接关麦收工,但曹老师眉头一皱,反手就是一句:“你可真操心!下班了吗?”助理都笑出了猪叫——这不是嘴皮子溜,这是心理素质硬!

有人又酸溜溜地说他“不务正业”,结果曹云金直接自黑:“我哪有主业啊,全是副业!”话音刚落,又甩出数据,“一年155个专场,你找一个比我的出来,我把煎饼摊给你。”瞬间把那些键盘侠噎得连WiFi信号都弱了一格。
更绝的是,有黑粉嫌弃他的直播间只有几百人。他反问道:“你见哪个茶叶店门口站几百个人买茶叶?”好家伙,这逻辑清奇得像东北大妈跳广场舞:人数少不是问题,只要单子出的快才是真的牛。而且现场推销时那句“孝顺孝顺父母吧”,让不少网友直呼:被劝消费还能被教育做人,这波操作属实有点高端。
其实回头看看这些年,从德云社退出后,网暴、冷嘲热讽、各种流言蜚语一路跟随。普通人在这种压力下早就变成树洞里的蘑菇精,但曹云金不仅没趴窝,还越战越勇。他自己也承认,没有黑粉好像动力都不足。这种“逆风翻盘”的精神,比鸡汤文里的成功学还管用。

现在很多明星动不动就在微博发长文诉苦,说什么压力太大,要暂停工作疗伤。但再看曹老师,每天起早贪黑地奔波,不仅扛住外界攻击,还能乐呵呵地和观众互动。有网友评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艺人”。还有中年朋友感慨,“我们年轻时候拼命干活,现在老了只能刷手机看别人拼命。”当然,人气不会永远高涨。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艺人,总有低谷期。今天600多人明天可能300,再过两天可能只剩亲戚朋友凑数。但关键是,你有没有那份坚持到底、不怕尴尬继续前行的勇气。如果光顾着吐槽别人的努力,那自己的生活恐怕只能停留在原地打转——连快递员送来的包裹都会嫌弃你的懒惰。
从另一个角度讲,现在社会对艺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业务能力强,还得懂营销,会互动,更不能怕骂。一旦躺平,就等于被淘汰。所以为什么那么多演员转型带货?因为观众口味变了,只会表演已经远远不够。“跨界”“多元化”成为新常态,而能够适应这种变化的人才能一直红下去。

其实仔细琢磨一下,相声本身就是一种与观众互动很强烈的艺术形式。从剧场到网络,从线下到线上,无非都是寻找新的出口。而像曹云金这样既保留传统技艺,又敢于尝试新玩法,把卖茶叶玩成段子,把段子变成销售话术,这种创新精神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大招。如果所有行业都有这么拼的人,中国GDP估计早就突破银河系去了吧?
当然,也有人担心这样的节奏会不会累垮身体。我身边有位朋友以前也是天天加班挣钱,到最后发现钱包鼓起来的时候腰椎已经塌陷。所以建议各位追梦路上的同仁们,该休息还是要休息,该吃饭千万别省略。不过从目前来看,至少在体力这一块儿,相声圈没人敢跟老曹掰腕子——如果以后举办娱乐圈铁人大赛,第一个报名的一定是他!
至于如何面对网络上的负面声音,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成绩说话,用幽默回应恶意。当你的票卖完的时候,当你的产品咣咣出单的时候,那些冷嘲热讽自然会烟消云散。“没有主业,全都是副业”,听起来调侃,其实是一种豁达,是对人生的不设限,也是对现实压力最智慧的化解方式。不然怎么解释每次遭遇网暴后,他还能淡定开播呢?

所以,对于那些喜欢挑刺、爱操闲心的小伙伴们,与其盯着别人一天干多少活,不如问问自己有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在这个人人喊累却又人人争先恐后的时代,坚持和创新或许才是真正通往成功的大门钥匙。而当我们看到某个人不断努力、不断突破时,是选择羡慕嫉妒恨还是主动学习模仿,也许决定的是未来十年的走向……最后想问一句:如果连曾经备受争议的人,都可以靠努力赢回掌声,我们是不是也该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对此你怎么看?
#百度带货夏令营#
编辑:娱乐 来源:旧巷牛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