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近几年来,黔南州不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职业技能培训突出问题整治为着力点,采取“五个三”举措有效破解培训领域难题,推动培训工作由大规模向高质量转变、由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培训技能与产业发展黏合度更强,逐步实现“带技出门”“持证上岗”。2023年以来,全州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3万人次,技能人才总量达36.2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8.46万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3.33%。
“三单”模式破解培训精准度难题
群众“点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采取班子成员分县(市)包保进村入户征集、驻外劳务协作站入企走访采集、“两节”期间各交通站点蹲点收集、人力资源公共场所摸排等方式,汇集群众培训需求信息,结合企业用工需求,按行业分工种分类建立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清单,实施自下而上的需求摸排。2023年以来,全州累计开展劳动力培训意愿摸排10万余人。
政府“派单”变“冬闲”为“冬忙”。抢抓去冬今春外出老乡返乡和农闲“窗口期”,2023年制定“冬春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方案”,实施企业职工提能、输转用工赋能、黔旅工匠注能、乡村振兴蓄能、培训基地释能“五能行动”,开展技能培训2300余人次,2024年制定《今冬明春“一人一技好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开展“订单定向式”节点培训1600余人次,将“冬闲”“冬懒”变成“冬忙”“冬暖”服务。
企业“评单”变“组织评价”为“企业自评”。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用好评价指挥棒作用,出台《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黔南州试点推进企业自主培训自主评价技能人才的实施意见》《黔南州企业自主培训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工作流程指引》等政策文件,以磷化工和新材料、轻纺产业、都匀毛尖等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为试点,着力构建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三项”示范破解培训契合度难题
“百千万”项目示范引领。强化资金、项目、资源整合,州级创新实施“开设示范班100个以上、统筹培训资金1000万元以上、示范培训10000人次以上”的“百千万”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2024年以来,示范带动全州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92万人。

福泉市“百千万”示范项目工业机器人培训现场
培训工种示范遴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示范项目申报遴选,采取公开遴选、同台竞选等方式,在全州优选承接培训主体21家、实施培训工种23个,实现了磷化工和新材料、轴承工匠、茶叶加工、健康养老等重点产业职业技能示范项目全覆盖。
产业工人示范培训。聚焦全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抢抓风口产业、拳头产业、旅游提质、指尖技艺等“四化”产业延链扩能契机,实施“技能照亮前程”专项行动,坚持“以产定培、以岗定培、以人定培”导向,在瓮安县、福泉市、贵定县、龙里县、荔波县开展磷化工新材料、乡村旅游、育婴员等“订单”示范培训,为企业培养产业工人4500余人。

贵州省磷化工和新材料技能培训基地开展磷化工产业工人培训现场
“三型”基地破解培训有效度难题
打造示范型培训基地。抢抓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风口”机遇,自主建成“贵州磷化工和新材料”和“贵州绿茶(黔南都匀)”2个省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聚力支撑少数民族示范区发展,在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县申报建成州级职业技能综合培训基地,建成都匀“桥城家政”、独山“轴承工匠”培训基地,带动全州基地建设和基地示范培训,累计组织群众在基地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7000余人。

都匀桥城家政培训基地育婴员“百千万”示范培训现场
打造引领型培训基地。充分运用东西部协作资源,探索在广东、浙江等地挂牌设立省外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以“输出一批能人、学会一门技能、带回一个产业”为驱动,推动实施资金、技能“双引”回流,孵化独山轴承产业、平塘玉水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落地。以品牌培育为引领,打造了桥城家政、物流工匠等15个“一县一特”培训品牌,带动培育职业培训品牌23个,省级劳务品牌11个。
打造精品型培训基地。在荔波县成立广黔共建(旅游服务)技能大师工作室,广州每年安排100万元资金支持荔波开展金牌导游、民宿管家、粤菜师傅等技能培训。开展州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全州技能大师工作室共32家(国家级3家、省级11家、州级18家),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家(国家级2家、省级8家),培养技能人才2.77万人次。
“三条”路径破解培育质量难题
试点推行外省务工集中地提技赋能。依托劳务协作地优质培训资源,在黔南州青壮年常年省外务工集中地广州、温州、慈溪等地,试点推行农村劳动力跨省输出技能培训,“量身定制”电工班、叉车班、家政班等特色技工班,参训老乡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高了工资议价能力。2024年以来,全州共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提升培训18个班次,惠及黔南籍群众700余人。
创建广黔共育技能人才“订单班”。探索广黔共育技能人才新模式,开创“广州学籍学位优先拿给黔籍学子”的先例,从2023年到2025年连续与广州共商共办技能人才“订单班”。目前,两个年级共5个“订单班”,促成黔南籍130名高中(中职)毕业生就读广州市优质技工院校,就读院校与广汽埃安、小鹏汽车等名优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保障就业。今年持续与广州合作开办“订单班”4个班次,新增与湖州合作创办“长兴长青”黔南工匠班2个班次,首次试点探索“专招本”计划,组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广州回炉重读“技工院校”促成技能就业,目前7个班次基本完成招生工作即将开学。

2024届广黔协作技能人才“订单班”新生入学欢送仪式
创办“黄埔民族技工班”。2018年以来,广州市黄埔区与黔南州三都县、独山县、长顺县人社局共同打造“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已连续举办六届累计培养黔南籍建档立卡户、脱贫人口学生253人。目前黄埔区已同意继续举办第三轮7届“技工班”,新增汽车检测与维修、美容保健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等4个优势专业,为黔南新增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
“三化”措施整治技能培训规范难题
坚持精细化抓整治。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精心部署专项整治行动,制定体系化、清单化整治办法和措施,印发《关于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人社领域集中整治走深走实的通知》等相关机制,压实各级人社部门职责。紧盯群众普遍关切、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小切口”为突破口,结合实地档案审查、数据对比分析、电话随机抽查等手段,对报账审批、培训补贴拨付等资料进行梳理排查,围绕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指导监督开展工作不到位、履职尽责不到位进行问题排查,着力解决就业培训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坚持常态化抓整治。制定《黔南州2024年度职业技能培训常态化督导方案》,组建常态化督导工作组,采取不打招呼、直入基层的方式,对各县(市)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全面督导。建立问题排查定期调度机制,持续跟进督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截至目前,排查发现问题50个已全部整改完毕,追回资金24万余元,移交纪检监察部门问题线索5个。
坚持制度化抓整治。研究出台《黔南州职业技能培训操作规范指引》和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五看法”工作机制,各县(市)遵循“资金流向即监管所向”的要求,相继出台系列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内控制度。同时,州级通过实施随机灵活抽查与全面核查的策略,确保监督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陆光林林方庆)
一审:雷小露
二审:毛帝清
三审:陈荣
编辑:国内 来源:多彩贵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