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丰:筑牢河渠库站强根基 稳定粮食生产保安全_每日快讯(专注热点分享网)

安徽长丰:筑牢河渠库站强根基 稳定粮食生产保安全


安徽长丰:筑牢河渠库站强根基 稳定粮食生产保安全

  2025-05-25 17:17:48     简体|繁體
http://news.qghjm.com/1149546.html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1965年,“长治久安,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景化作崭新县名,长丰县由此诞生。建县伊始,面临着水利“先天不足”的困局,农业收成“靠天吃饭”。六十载风雨兼程,长丰水利事业从一穷二白走向现代化治水体系,星罗棋布的大小河渠库坝,为粮食安全筑牢了根基。

吴店电灌站外景。杜刚摄

近段时间,双墩镇吴店灌区的三级电灌站马力全开,轰鸣声中,汩汩清流“爬坡而行”,顺渠奔涌入田进塘,为即将到来的夏种提引储备水源,润泽万亩良田。“通过双墩水利所三级电站提升,将水引至金坝村各个塘坝,等到麦收后就可放水插秧。”双墩镇金坝村党总支副书记陈超如是说,“现在用水真的很方便,种地更轻松了。”

现在这份提水灌溉的“红利”,在长丰建县后很长时期,曾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地处江淮分水岭脊背的特殊地貌,造就了长丰县“十年九旱”的用水困境。全县157万亩耕地,年平均降雨量仅952.1毫米,耕作层土壤平均厚度不足15厘米,加之水利设施匮乏,让这片土地长期在旱涝之间艰难“喘息”。

龙门寺水库引水渠道。杜刚摄

每逢农忙,水便牵动千家万户的“神经”。渠道不畅、水量不足,让村民们不得不为“争水”而焦虑,深深烙在几代长丰人的记忆里。“早年间,水道窄而小,堵又塞,水路不畅。”今年59岁的下塘镇万岗社区原党总支书记葛礼宏说,每遇放水栽秧时节,群众“抢水”时有发生,甚至发生冲突。

面对用水之困,长丰人打响了水利建设攻坚战。从1966年到1970年,瓦东干渠的续建工程拉开帷幕;1968年,滁河干渠通水,将淠史杭之水引入长丰。此后一座座水库星罗棋布长丰大地,一条条渠道蜿蜒伸展,构筑起覆盖全县的水利网络。“现在每年引水约有6000万立方米,可以直接灌溉全县大半良田,有效保障全县的粮食生产。”长丰县瓦东干渠管理分局秦广才表示。

天蓝水清的罗集水库。杜刚摄

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吴店灌区,因设备老化、渠道渗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灌溉需求。2023年,随着“三达标一美丽”工程建设,对一、二、三级电灌站及渠道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较以前相比,电站灌溉面积从2.2万亩提升到4.5万亩,灌溉能力实现质的飞跃。”长丰县双墩水利服务所任杰坦言。

从传统水利迈向现代水利,长丰县在全省率先打造了一批数字化示范工程。走进庄墓电灌站中控室,24小时运行的智能监控系统实时显示着提水流量、设备状态等关键数据,实现了从人工操作到远程自动化管理的跨越。“现在提水灌溉流量、水泵启动关闭等数据都可以实时监控,全站实现了自动化管理。”长丰县庄墓电灌站一站机房组长李电政介绍。

庄墓电灌站总装机容量8000多千瓦,主要服务于罗塘、水湖两个乡镇的14.6万亩农业灌溉。随着黄花山分干渠整治取得实效,眼下庄墓电灌站又肩负起“西水东调”的提水重任。

据周向阳介绍,建县以来,长丰对滁河干渠、瓦东干渠进行续建,以“长藤结瓜”方式建设反调节水库、国营及集体小型电灌站,新续建中小水库百余座、中小型电灌站200余座,开挖当家塘坝万余座,初步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治水用水体系,为“粮安长丰”奠定了良好基础。(杜刚周青青)



编辑:健康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专注热点分享网)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最有影响力热点信息分类网站,覆盖品牌价值、汽车资讯、视频、基金、财经、房产、金融新闻、券商、公司等多类信息分享交流,免费提供最有价值的头条信息平台。
    « 2025年 » « 05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