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贵州刺梨丰收了。
一味酸酸甜甜的刺梨香弥漫黔贵大地。不久前,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讲述贵州刺梨的故事,让这枚藏在深山的黄金野果火出了圈,“维C之王”的美誉彻底藏不住了。
网友好奇追问:“任正非讲的刺梨是什么?”贵州人听了,笑着说:“咱爱刺梨,就跟爱折耳根一个样儿,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拼创意
诚意混搭玩出爆款“堂食喝不惯可以换,请给贵州刺梨一个机会!”今年夏天,很多外省游客都被一个暖心点单备注吸引,贵州本土奶茶品牌“去茶山”诚意满满邀请大家品尝刺梨饮品。
初到贵州的白俄罗斯博主苏小小,也被街头琳琅满目的咖啡馆吸引,只喝过拿铁、美式、意式浓缩等传统品类的她,在店员推荐下尝试了一款刺梨特调。酸甜清爽的味道瞬间驱散了夏日燥热,苏小小惊喜:“感受到了贵州的别样风味。”
在贵州,刺梨被玩得花样百出。除了传统的刺梨原汁、刺梨干,刺梨美式咖啡、刺梨精酿啤酒、刺梨气泡水、刺梨冻干粉、刺梨牙膏等品类也相继推出。不管你钟情哪种口味,总能寻到一款适合的刺梨产品。
“推手是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贵阳市咖啡行业协会第一届副会长雷鸣主理的黑石咖啡,也推出了融合刺梨风味的咖啡。他认为,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多元多样,贵州的企业和品牌也能通过不断创新,赋予刺梨新的口味和商业模式,大市场中有大机遇。
论实力
消费的热闹只是表象,从产业角度来看或许更具意义。
贵州是全国刺梨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六盘水、安顺、毕节、黔南等地。据统计,全省刺梨种植规模达152万亩,综合产值100亿元左右,种植面积、加工产能、产品种类均占全国90%以上。
20世纪40年代,农学家罗登义对比刺梨和170多种果蔬的营养成分,发现野生刺梨极富营养价值,是维C、维P之王,同时还富含SOD(超氧化物歧化酶)、黄酮、三萜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功效。
研究数据显示:每100克刺梨果肉中维C平均含量有2300毫克,约是苹果的500倍、柠檬的100倍。尽管当时鲜有人能理解这一黄金宝贝的营养价值,但学界对贵州刺梨的探索就此开始,且从未中断。
2019年,贵州大学成立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开展刺梨营养功效挖掘、新产品研发、标准制定等工作;2020年,钟南山院士牵头组建刺梨防治呼吸疾病攻关组;2022年,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实验室联合国家公共营养改善办发布和出版《贵州刺梨功效研究》,系统总结了刺梨的十大功效……
“刺梨最大的特点就是维C和SOD含量都很丰富。”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刺梨课题组组长罗会进一步解释,维C和SOD在抗氧化领域可谓是两位明星选手,但方式各有不同,C通过中和自由基来减少对细胞的伤害,SOD则通过分解自由基的核心成分超氧阴离子,也能达到抗氧化效果。
科技赋能持续深化,产业发展亮点纷呈。
“6小时抵达工厂锁鲜24小时内完成清洗、压榨、杀菌等生产线,我们用科技锁住了刺梨的每一滴营养。”贵州初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创新研发提高产业附加值。
在科技的加持下,刺梨走出大山、身价倍增。产品线日益丰富,从喝的到吃的、从饮的到用的,满足不同场景需要,更贴近现代人紧张忙碌的生活节奏,更契合现代人对健康饮品的追求。
舌尖上的贵州新名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多年耕耘迎来收获时刻,贵州刺梨真的火出了圈,企业加班赶订单,农户丰收笑开颜。
今年6月,“贵州刺梨”成功列入首批39项国家级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培育名单,与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贵州辣椒制品一道,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的特色食品产业。
目前,依托刺梨核心产区优势,“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提升,王老吉刺柠吉、好彩头“小样贵州货”刺梨汁、汇源金刺梨原浆等全国品牌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带动我省注册刺梨企业737家,初步形成了“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协同发展格局。
贵州刺梨凭借科技创新和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产业端和消费端的共同繁荣,让优势更优、强势更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曾书慧
编辑陈玉林
二审陈毓钊
三审马刚
编辑:国内 来源:当代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