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9月10日讯(记者王向荣)在10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链兴烟台.品牌增动能”主题系列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链记者见面会上,烟台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志华介绍了蓝色药谷·生命岛的发展成果及运营优势。
生物医药集团成立于2021年7月,是国丰集团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是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围绕全市“1+3+X”产业空间布局,在牟平规划建设蓝色药谷·生命岛,总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30万㎡,由“一区三园四岛”组成,包括北岛高端研发与生产生活配套区,南岛医用同位素与放射性药物产业园、东岛细胞与再生医学产业园、西岛规划中。
园区始终坚持错位发展理念,目前围绕两大细分赛道,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核药全链条赛道,凭借具有国内最大面积的同位素生产环评资质,引进了核药双寡头之一的东诚药业13个核药板块,建设国内首台医用同位素生产用加速器,解决了部分同位素原料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目前,蓝纳成生物、益泰医药12款一类创新药获得19个临床批件,其中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氟[18F]思睿肽注射液和肺癌诊断的氟[18F]阿法肽注射液均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类产品177Lu-LNC1011也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细胞医学创新赛道,重点承接了细胞医学、基因编辑2项国家重大中试转化项目,助力突破我国基因编辑工具研发与应用瓶颈。佰鸿干细胞4款药物进入研发阶段,骨关节炎等治疗产品已完成临床前验证,填补了国内空白。
刘志华介绍,四年来在园区注册企业110余家,其中租赁厂房和办公楼宇的研发、运营等企业34家,一期厂房可出租面积的出租率超61%。园区企业24款一类创新药物获得国内外31个临床批件,医疗器械领域有4款二类、3款一类产品上市销售,新药数量在全省处于绝对领先;共申请专利223项,成功授权102项,其中发明专利88项。蓝纳成、益泰医药多款核药产品入选2024年度省创新药物奖补项目,佰鸿干细胞新药研制与转化应用中心、华湙再生医学功效原料CDMO等项目获评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细胞产品中试转化平台入选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重点项目。
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不同于国内其他园区,规划之初,就搭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平台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销售-研发-中试转化-检验与审批-生产-销售”闭环式垂直生态体系,精准匹配创新要素,真正让企业实现“无忧创业”。
销售方面:园区构建了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线下通过医养公司、医疗科技公司为企业提供应用场景,线上依托团集康健直播平台,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研发方面:落地了全省唯一新药创制省实验室,搭建了拥有310台套设备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累计提供技术服务1200余次,企业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就可租赁使用。
中试转化方面:聚焦产业共性需求,规划建设了细胞产品、基因编辑、特医食品3大中试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有效降低企业约70%的落地成本。目前细胞平台已进入试运营,配备了4个国家级细胞库、7条独立新风系统的GMP生产车间及国家级检测平台,成功接入省大型仪器共享网络,是国内细胞领域级别最高、功能最全的平台。举一个代表案例,佰鸿外泌体的产线借助园区平台资源提前投产,节省了超千万元的成本投入。
检验与审批方面:布局建设了省药监局审评核查烟台分中心、省食药检院放射性药品室、食化检验检测分中心、细胞产品检测中心四大中心,可将产品检测审批等待时间由平均1年缩短至约6个月、生产许可核查时限压缩2/3。目前,省药监局审评核查烟台分中心已挂牌运营,可就近提供专业审评服务;省食药检院放射性药品室完成装修待试运营;细胞产品检测中心已投用并推进CNAS认证,未来检测结果将被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大幅缩短国际申报周期。
生产方面:将联动全市资源,满足企业从中试到量产的“无缝衔接”。佰鸿精准合成生物制造项目已落户在蓝色药谷超级工厂。
烟台生物医药集团作为国企“链主”,核心优势在于“政策衔接力、资源整合力、长期培育力”的三重叠加,实践中形成了三条独特路径:
一是“平台化共享”打破产业壁垒。企业投资建设的细胞产品、基因编辑等中试平台,不仅服务园区企业,更向全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开放共享。比如,为解决中小企业“买不起、用不好”高端设备的问题,细胞产品中试平台的41台科研仪器已录入山东省大型仪器共享网,真正实现“平台搭台、企业唱戏”。
二是“资本化赋能”培育产业梯队。生物医药母基金作为市级产业投资母基金,规模达100亿元。母基金下设天使基金、创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若干子基金,母子基金总规模500亿元。目前,已通过母子基金联动,引进了强联智创等6个直投项目。此外,生物医药集团将参与组建创投基金,投资于生物医药领域的早中期项目,为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是“政策化衔接”打通落地堵点。实施全员企业服务机制,为入驻企业配备专属服务团队或经理,从签约落地、注册建厂到政策申报、融资对接,提供“一对一”、全流程的解决方案。依托国企与政府部门的协同优势,建立“政策直通”机制,提前获取政策申报方向,整理成“政策清单”定向推送给企业,帮助企业精准申报,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编辑:财经 来源:胶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