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阜新市人民政府在海州露天矿历史博物馆会议厅召开《海州露天矿地灾治理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阜新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强、市自然资源局局长杨国荣、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岿然、副总经理贺超以及首席科学家李凤明等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出席,详细介绍了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工作进展、成果及战略蓝图,展现了这座承载着共和国工业记忆的矿坑从“城市伤疤”迈向“绿色骄傲”的蜕变历程。

海州露天矿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曾为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2005年闭坑后,面临地质灾害、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近年来,阜新市坚持科学评估、系统治理,逐步探索出一条“修复治理与开发利用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央地协同攻坚,治理基础扎实有效
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工作充分发挥了央地合作优势,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协同机制。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依托科研和工程技术优势,自2022年起对海州露天矿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勘查与治理工作,与我市共同开展了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残煤自燃及边坡稳定性勘查、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规划、海州露天矿北帮综合治理工程等多个重点项目,并获得高度认可。

通过央地协同合作,建立了高位谋划、科学规划、专班推进的高效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了海州露天矿系统治理和难点攻坚的能力,打下了坚实有效的治理基础。
二、分区分类治理,突出安全与功能统筹
在央地专家团队共同研究基础上,阜新市建立了科学的分区治理体系。依据风险评估将矿区分划为/"核心防护区—生态稳定区—开发利用区/",建立差异化管控标准,严守环境与地质安全红线。

治理过程中,注重修复与开发协同,打破“为治理而治理”的单一模式,统筹“治理—生态—产业—运营”全链条,突出生态、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依托矿网、瓦斯、地热等存量资源,构建“以存促增、以用促治”的回补机制,降低全生命周期治理成本。
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治理成效显著
自2018年以来,阜新共实施13个治理项目,累计治理面积达1.71平方公里,占矿坑总面积的26%。2022年开展“百日攻坚战”,成功消除17片火区、55万平方米隐患。2024年启动北帮综合治理项目,重点解决滑坡、塌陷等问题,目前边坡稳定性显著增强,地质灾害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修复方面,采用“工程措施+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削坡、锚索、抗滑桩等工程,并通过草灌乔结合进行植被恢复。目前已人工修复矿坑4500亩,自然恢复1200亩,周边空气质量显著提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较2015年分别下降18.8%和18.4%。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逐步稳定,自然恢复区在水资源汇聚、坡度较缓的区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植被群落,为后续生态持续向好打下基础。
今年实施的矿山公园提升改造项目,作为2025年阜新市首位竣工的民生实事项目,重点对环坑路及周边绿化景观进行改造升级,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逐步探索形成了“以治理改善生态”,以生态服务民生”的矿山综合治理“阜新模式”。焕然一新的矿山公园,为阜新市民提升了获得感与幸福感,高峰时期每天游憩观光运动人数近万人,成为城市南端热门地标和休闲打卡地。

四、科技创新支撑,系统勘查摸清底数
中煤科工集团通过“天-地-孔”一体化综合探测技术,完成了露天矿区12平方公里范围的高精度勘查,查明17处火区及6.8平方公里采空区,识别出22个构造断点及多条断裂带,全面摸清地质现状,为精准治理提供数据基础。
在海州露天矿北帮地质灾害治理中,前期采用DEM实景三维模型测绘建模、无人机热红外地表高温点探测、时移航磁深部火区探测等多项先进探测技术,查清了北帮东部边坡蠕动变形灾害范围及发育特征。基于详实的勘察结果,在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采用智能注浆管控、无人机热红外探测等先进技术,完成注浆10.83万立方米,抗滑桩灌注12根,总进尺384米,钢筋混凝土1280立方米,实现了该区域边坡稳定性的恢复。
五、产业导入与文化传承协同并进
在推进治理的同时,阜新市高度重视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今年,阜新市对海州露天矿历史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实施了博物馆基础与外立面装修、布展设计施工一体化等工程,精心筹备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恢复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科普基地的参观研学使用功能,将有望成为我市打造文旅融合与城市更新的“新引擎”。未来还将利用机修厂旧址打造文体旅商综合体,推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并在国家矿山公园中融入工业遗迹景观,形成“工业历史+生态产业”特色模式。
新能源产业也成为区域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电力系统,建设新型储能基地,引入零碳智算产业园、地热分级开发、文旅建设等项目,推动“绿电+产业”在地融合,提升区域能源结构绿色化水平。
六、“十五五”谋划明确,持续推动系统转型
目前,阜新市已完成多个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正构建“天-空-地-孔”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在“十五五”期间,计划推动16个重点项目,涵盖地灾治理、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三大方面,力争实现“资源整合、高效利用、融合示范、效益凸显”的总目标。
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更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持久战。阜新市将继续坚持依法治理、科学治理、系统治理,稳步推进生态修复、产业导入与城市更新,努力将海州矿从“城市伤疤”转变为“绿色骄傲”,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阜新经验”与“阜新方案”。
原题:海州露天矿地灾治理阶段性成果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责任编辑:郭旭】
编辑: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