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9月4日讯9月4日上午,青岛市中小企业服务基地天安数码城服务站启用仪式在城阳区举行。服务站是由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和城阳区人民政府、中国电信青岛分公司三方指导,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青岛天安数码城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城阳分公司联合共建的新型区域企业服务平台,是青岛深化企业服务,优化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将为区域民营和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力。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杨超,城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陈春雷,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商业客户部总经理王从敏等出席活动,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政策服务专员代表、园区企业代表、服务机构代表及媒体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了活动。

四方共建协同生态,整合服务资源系统赋能
在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青岛市中小企业服务基地天安数码城服务站”揭牌;青岛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青岛天安数码城有限公司及中国电信城阳分公司共同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书》。此次合作突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构建了“政府(民营经济发展局+区政府)+央企(中国电信)+园区运营方(天安数码城)”的多方协同新格局。政府端提供市区两级惠企政策赋能,中国电信注入5G、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资源,天安数码城则提供线下空间和运营支持。这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功能联动”的生态化合作,形成了服务企业的强大合力,增强了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和成长性,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样本”。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书记杨超在致辞中强调:“本次服务站的启用是青岛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化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标志着青岛在系统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要确保服务站切实发挥作用,必须将服务站与服务专员队伍的建设一体规划、同步实施、协同推进。扎实做好服务赋能,切实提升企业满意度与获得感。”


构建区域服务枢纽,实现服务模式创新突破
天安数码城服务站的设立,首次将市级服务平台直接植入产业园区一线,颠覆了传统企业需“多头跑、四处找”的分散服务模式。通过整合政策、技术、金融、市场等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体,企业可在“家门口”高效完成政策咨询、技术服务、融资对接等需求。这种“服务下沉、资源前置”的模式,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营成本。城阳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政府副区长陈春雷在致辞中指出:“城阳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制度创新和服务集成。作为青岛市和城阳区重要的产业集聚平台,天安数码城已吸引近两千家企业入驻,形成智能制造、生物健康、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等产业集群。服务站的设立,将进一步提升园区服务能级,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支持。”
打造服务专员队伍,力求服务内容精准直达
本次活动上,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史凤隆发布了《青岛市中小企业服务基地服务站暨服务专员队伍建设方案》。根据方案规划,服务站将重点打造“三个一”服务体系:设立“一个服务站点”,认证“一批服务专员”,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其核心是培育一支懂政策、通产业、善沟通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服务专员并非简单“联络员”,而是经过系统培训、具备综合能力的“企业管家”和“发展顾问”。通过定期走访、需求摸排、精准匹配,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定制化服务,推动政府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实现营商环境“软实力”的有效提升。

由点及面全域覆盖,推动服务效果持续叠加
天安数码城服务站的设立只是青岛长效赋能企业创新尝试的一个起点,仪式后同步开展了企业赋能交流和园区基地平台的调研座谈,将体系化构建服务站和服务专员队伍的工作逐步向纵深推进。未来,服务站将通过政策宣讲会、资源对接会、专业培训课等品牌活动,持续为企业成长注入动能。真正让服务站成为企业信赖、依赖的发展伙伴。在中国电信等合作单位的支撑服务和技术支持下,系统构建网络完善、层次清晰、响应迅速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中国电信山东分公司商业客户部总经理王从敏在仪式上表示:“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主力军,中国电信将充分发挥云网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技术能力,结合园区产业特色,重点提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转型服务,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


未来,青岛市将持续深化“政策+技术+园区”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推动服务资源下沉、服务效能提升,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刘亮亮
编辑:刘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