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讯(记者何鹏通讯员陈诗灵、黄珺实习生邓小娟)铭记抗战烽火,彰显大国担当。9月2日下午,武汉市江汉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教学展示活动在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东校区)举行。活动深入推动各学段思政课在教学主题、内容与形式上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
五学段同频共振,抗战精神薪火相传
作为本次活动最大亮点,来自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和大学五个学段的五位优秀教师依次进行了精彩的现场教学展示。

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学校的方山山老师首先展示,她以“镂刻抗战历史,砥砺强国之志”为主题,通过带领学生高唱《保卫黄河》、云游数字纪念馆、合作探寻历史真相等方式,在小学生心中播下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种子。

“13岁的你在做什么?”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的徐姗姗老师向学生们发出灵魂叩问。徐老师以“回望抗战史共筑民族魂”为题,引出《八女投江》情景剧,深深触动学生心灵,并在“写给未来的信”环节中,引导初中生许下不忘初心、报效祖国的承诺。

武汉市第一中学的闵娟老师围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强国复兴伟力”主题,带领学生诵读赵一曼、左权等英雄家书,讲述黄令仪等当代楷模故事,闵老师还借助AI技术实现与历史人物“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高中生深刻感悟抗战精神的时代回响。

“如果回到1937年,我们能用所学专业为祖国做些什么?”武汉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的张洁老师以“铭记抗战历史,筑牢职业理想”为主题,向学生抛出这一深刻问题,引导他们将个人技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回望历史中思考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荣老师从理论高度出发,以“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主题,通过组织讨论“如何理解人民战争”、“抗战的重大历史意义”等核心问题,深刻阐释了“抗日战争作为神圣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本质与世界意义,实现了理论升华。
创新教学呈异彩,启智润心植情怀

“本次展示的各学段课程独具特色、衔接自然,为师生们的精彩表现点赞!”教学环节结束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天鹭老师进行了专业点评。赵天鹭充分肯定了活动的三大亮点:课程主题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意义;教学形式活泼新颖,广泛采用了AI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有效强化了历史记忆;课程立意深刻,不仅关注历史本身,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全球视野。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华林飞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今天的活动融合了音乐、戏剧、技术、职业等多种元素,设计精彩,师生表现出色。华林飞介绍,思政课绝不能是狭隘和孤立的,必须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中国式系统工程”,所有教师都肩负育人职责。这项工作应从娃娃抓起,贯穿整个教育体系,融入所有课堂、实践、校园生活和职业生涯。

江汉区教育系统始终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坚持以系统思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致力于打破学段壁垒、融通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样态。未来,江汉区将继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构建“思政赋能—实践砺志—创新传承”的育人新体系,让思政课真正走出课本、融入山河、扎根心灵,在汉水之滨培育一批批“有根、有魂、有为”的时代新人,书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江汉答卷。【责任编辑:黄培】
编辑:国内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