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田佳玉通讯员林慧芹
当你的指尖划过汽车车窗,那片平滑如镜的玻璃或许从未让你多想。但你知道吗?这块看似简单的玻璃,从原片到成型要闯过数十道“关卡”,而解锁这些关卡的“钥匙”,正攥在一家山东企业手中——威海银河光电,用自主研发的设备给汽车玻璃加工装上“中国引擎”,在产业链的关键处写下“山东智造”的答案。

走进威海银河光电的生产车间,看不到传统加工的繁琐与忙碌,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臂的精准舞动,激光切割的火花如同跳动的星辰。就是在这样的场景里,一块带着细微弧度、触感平滑的汽车角窗玻璃,从原料到成型只需短短10秒。

这“10秒奇迹”的背后,是设备与技术的深度协同。从造型独特的三角窗,到弧度复杂的前挡风玻璃,再到集成多功能的侧窗与后挡,无论轿车、大型客车还是货车的玻璃,在这里都能找到“量身定制”的生产设备——就像一位经验老道的“裁缝”,能根据不同“身材”的玻璃需求,精准裁剪、打磨,让每一块玻璃都完美契合汽车的“身形”。

曾经,国内汽车玻璃加工设备市场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高昂的价格和技术壁垒,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2013年,威海银河光电踏上自主研发之路,历时四年攻坚,终于打破了这一局面。

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唯一一家生产汽车预处理玻璃设备的企业,产品覆盖福耀、信义等行业巨头。更令人振奋的是,其设备造价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却在性能上毫不逊色——磨边误差能控制在0.1毫米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粗细;从切割、去边到磨边,全流程自动化连线,不仅省工省人,更大大降低了玻璃碰伤损耗,实现了“速度快、质量高”的双重突破。

小到轿车前挡玻璃,大到特种车辆的超大尺寸玻璃加工,银河光电的设备就像一位“全能选手”,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奔驰、宝马、特斯拉等知名车型的玻璃,都有它的“手笔”。

“核心配件自己造,关键技术自己研,这是银河光电站稳脚跟的底气。”威海市银河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昭松表示。从钣焊下料焊接到机械加工,设备的每一个关键部件都由企业自主生产,确保了技术的保密性和稳定性。这种全链条自主掌控的能力,让它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卡位”优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银河光电的订单也迎来爆发式增长。但它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进一步提升设备效率与质量,开发适用于更多领域的产品,让“山东智造”的印记,从汽车玻璃加工延伸到产业链的更高端。
✦记者手记
车间里,10秒下线一块玻璃的节奏快得让人惊叹;办公室里,张昭松轻描淡写提及的“四年研发”,却有千斤重的分量。
这两个数字,恰是银河光电的两面。一面是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的效率,让国产设备在汽车玻璃加工领域占据关键位置;另一面是从0到1突破的耐心和决心,生生啃下进口设备垄断的硬骨头,让中国汽车玻璃加工产业链不再被西方资本轻易“锁喉”——这或许就是“山东好品牌”的底色:于细微处见真章,在关键处显担当。
编辑:汽车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