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位于福建北部、闽江之源,历史文化厚重,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的发源地。宋代朱熹在此“琴书五十载”,有法医鼻祖宋慈、婉约词宗柳永等历史名人,素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之称。南平市第四次文代会以来,南平市文联在福建省文联的指导和南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打造特色文艺品牌,创新落实“实践地+协会+项目”联动机制,整合文艺资源,20个省级特色文艺实践地相继打造成型,先后组织开展了闽籍著名艺术家采风创作、严羽诗歌会等30余场省级以上大型采风创作、展示展览活动;创作推出一批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30余件,省级奖项150余件,其中7件美术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最高奖)等;持续深耕文化润疆沃土,通过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创新多元化合作模式、构建长效化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文艺为媒、精神共鸣、民心相通”的特色之路。
一、机制创新,架起跨域连心桥
南平市文联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机制,积极与各方携手,为文化润疆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动力。联合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文艺骨干人才培训班,为民间文艺家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不同地区文艺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与市教育局联办“书香南平经典传诵”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特邀新疆木垒县学员参赛,让新疆风情融入闽北书香,也让南平文化的醇厚与木垒艺术的质朴在交流中相互滋养。

“南木一家亲·诗书画影行”作协与摄协赴木垒采风创作
在与新疆木垒县文联的交融过程中,南平市文联更是倾注心力,在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的指导与支持下,2024年,两地共同举办了“南木一家亲·诗书画影行”系列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南平市文联先后3批次组织5个文艺家协会近50名文艺工作者前往木垒县,开展了涉及文学创作、书画、摄影、民间文艺等多个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积极有效推动了两地文艺家之间的深入交流合作,为两地文化交流搭建起坚实桥梁。
二、常态交流,浇灌文化共荣花
南平市文联、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积极推进两地艺术交流常态化、机制化,知名闽北籍艺术家、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多次带领南平籍画家及南平市美协骨干成员赴新疆木垒开展采风创作,他们深入木垒的山川村落,用心用情创作了一批展现新疆新时代发展、讴歌民族团结的美术精品。南平市美术家协会、南平画院、武夷画院等在木垒县菜籽沟村挂牌设立了写生创作基地,为两地艺术家提供了长期交流创作的平台,有力推动了两地艺术交流的常态化发展。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木垒县石人子沟采风写生
2025年7月,在“武夷天山行·非遗进木垒”集市上,南平武夷竹刻、浦城剪纸与木垒哈萨克族马鞭等20余项非遗项目同台亮相。剪纸展台前,昌吉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范淑娥捧着浦城剪纸国家级传承人周冬梅的作品细细端详——浦城剪纸兼具北方剪纸的雄浑与南方剪纸的柔美,周冬梅现场展示的剪、雕等技法,纹路细到能透光;而范淑娥的木垒剪纸则带着西北的粗犷,哈萨克族姑娘的长裙、骏马的鬃毛,都以浓墨重彩般的线条呈现。“原来剪纸既能‘刚’也能‘柔’!”范淑娥拿起剪刀,跟着周冬梅学起浦城剪纸,两位传承人一剪一刻间,南北剪纸艺术正悄悄“联姻”。
三、平台拓展,奏响交融新乐章
近两年,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多次联合南平市文联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文艺交流活动,为两地文化交流成果提供展示平台。2024-2025年,在南平市、武夷山市、光泽县、新疆木垒县等地举办的“丝路同源·山海交响”南平市文化润疆之“印象木垒”优秀文艺作品巡展活动,通过文学、书法、绘画、雕塑、摄影、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木垒的壮美与宁静,让更多南平的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了木垒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巡回展览活动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简单展示,它更是南平与木垒人民心灵相通、文化交融的见证。

丝路同源·山海交响“武夷天山行·非遗进木垒”专场演出
为扩大交流辐射力,今年6月,南平市文联联合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南平市举办福建省民间文艺骨干培训班,来自福建、新疆、宁夏的40余名民间文艺工作者参加了学习交流,进一步促进了闽宁疆三地民间文艺的互学互鉴。
福建援疆南平分指挥部指挥长周华健表示,要进一步将文化润疆与对口支援深度结合,通过项目化运作推动活动落地见效。正如所言,这些文化文艺交流活动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循序渐进一步步扎实推动文化润疆工作,为推进对口支援、边疆发展注入了南平力量。
“南平市文联在文化润疆工作中,通过创新机制、常态交流和拓展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增进了南平与木垒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团结,更为文化润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南平市文联负责人表示,未来,南平市文联将持续探索新路径,不断深化文化润疆工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更多更大的文艺力量。(施德书)【责任编辑:胡俊】
编辑: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