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蜡染,我们来啦!”8月21日,2025“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项目黔行无界一中日韩青年跨文化交际能力研修班走进贵阳市花溪区龙井村,来自日本长崎县立大学、明星大学及韩国京仁大学的24名师生在贵州师范大学了解了历史悠久的苗族染布技艺后,前往龙井村非遗文化馆进行蜡染实地体验,感受苗族蜡染的独特魅力。

2025“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项目黔行无界一中日韩青年跨文化交际能力研修班”在龙井村体验蜡染
苗族蜡染古称蜡缬,是一种以蜡防染的传统手工艺,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其丰富的纹样和考究的工艺不仅是上千年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从画蜡、到染色、再到脱蜡,中日韩青年们沉浸于蜡染的每一道工序,打磨着一份专属于自己的蜡染作品。除了制作手中方方正正的白手绢,来自日韩的学生们还专程带来了自己的T恤、毛巾等,为其染上蓝靛草独特的色彩,作为这次研学不一样的纪念。

韩国青年为自己的T恤制作蜡染
蝴蝶纹是苗族蜡染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样之一,其灵感来源于苗族古老的“蝴蝶妈妈”创世神话。在苗族文化中,蝴蝶被视为万物的起源,蕴含着深厚的始祖崇拜意味。来自韩国京仁大学的学生安宣映,特意选择了蝴蝶图案作为这次蜡染创作的主题。“我想要通过这一张蜡染方巾去展现出贵州传统的纹样,带回去推荐给我的韩国朋友们。”

韩国京仁大学学生安宣映的蝴蝶蜡染作品
尽管韩国本土也拥有独具特色的传统型纸印花工艺——板印染,但首次接触中国蜡染的安宣映仍深刻感受到两者的差异。“我以前从未见过贵州的这种染织体系,它非常系统化,又充满了传统韵味,整个过程令我非常着迷,也让我全神贯注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安宣映对这次体验赞不绝口,结束时仍意犹未尽。“这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回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怡雯
编辑高鑫
二审陈大炜张瀚文
三审闵捷
编辑:娱乐 来源:当代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