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多钟,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室已里,科室主任程永鹏套着30斤重的铅衣,铅衣内侧早已被汗水浸出深色印记。无影灯下,一台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手术正在进行。十二指肠镜沿着患者口腔缓缓探入,护士递来导丝,他屏住呼吸——每一次术中的探入,汗珠还是悄然沁出。这是他与病魔争夺的战场,也是他22年如一日的手术日常。

铅衣的重量亦是肩上的责任
99岁的老人因化脓性胆管炎昏迷,程永鹏铅衣的带子刚系牢,就扑到操作台前。老人的十二指肠乳头因严重炎症肿胀变形,面目全非。导丝慢慢探入,第四次尝试时,当墨绿色的脓性胆汁顺着导管汹涌而出,监护仪上那条岌岌可危的血压线,终于开始顽强地向上爬升。清晨六点,老人眼睛缓缓睁开,蜡黄的脸色逐渐回转,这样的生死竞速,这些年里,他经历了数百次。
在六盘水人民医院老院区时,院里只有一台DSA设备,要服务全院介入科室,做介入手术的科室都得排队。做胰胆管造影术,病人得禁食等着手术,为自己的患者不用从头天晚上就饿到第二天早上九十点甚至更晚才排上DSA设备,他做了个决定,只要那天排有手术,他凌晨5点就去做手术,抢出手术时间。连续5、6年,他坚持了这个习惯,当城市还在沉睡,套在铅衣里的手术服早已在操作过程中被汗水一次次打湿。
“当然,那是在老院区哈,现在新院区条件好了,不用这么早去‘抢’手术室了,也没必要‘没苦硬吃’。但我还是尽量7点多就开始手术,胰胆管手术的患者,很多是很痛的,能早一点手术,他们就能早一点轻松些。我还是挺心疼我的患者的。”程永鹏笑微微地说。

镜尖上的突围:再难也要把技术带回来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10年前,贵州都没几个医生能做,整个六盘水地区,更是没一个医生能做。这项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仅通过自然腔道(口腔-胃-十二指肠)进行操作、能同步进行取石、支架植入,肿瘤等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风险较低,尤其适合高龄和基础疾病多的患者。优点很多,对病人很好,就是,难学成,难学好,所以,当时六盘水的患者想要做这个手术,就只能去贵阳,或者,出省。
时间倒回到2015年深秋,成都军区总医院门口。程永鹏和另一名护理专业的同事,站在医院门口,忐忑不安。之前,他知道已经有本院和本市甚至他在其它地方当医生的同门师兄弟来学过ERCP,但没学成,自己会不会也铩羽而归?
出来前,当时的科主任和分管院长反复叮嘱程永鹏,这次一定要把这项技术带回来,六盘水群众,太需要这项技术了,能带回这项技术,就实现了六盘水市肝胆外科大型手术从开腹、开孔、到内镜的阶段性跨越。他暗下决心,不能辜负医院的期望,也不能错过这次改变现状的机会。
但在加入ERCP的学习班后,他很快就被现实给予了一记闷棍。“整整四个月,我连一次独立插管都没成功过。整个学习时长就六个月,眼看都过了三分之二了,我还没掌握关键技巧,差点崩溃!”想来想去,程永鹏把临时宿舍搬到了为和医院一墙之隔的一间条件很差的小平房,屋内都没有独立卫生间那种(当时的成都军区总医院院区偏僻,在城郊结合部)。然后又给带教的老师说,我搬到了医院旁边,走路到医院就几分钟,除了正常上课时间,晚上你们有急症手术时,请一定叫上我,我愿意随时加班,能有更多的机会学。带教老师看他一眼,笑了,“可以噻,你这个态度好,我看你可能学得会。”。转机降临在第五个月一个普通的午后。随着导丝的一寸寸深入,瞬间,程永鹏心头莫名一动,手腕下意识地轻旋,角度微调,突然,导丝阻力消失,并且在DSA射线下看导丝位置已为胆管走形,“成了!”他几乎喊出来,后背的衣服被汗水贴在了背脊。那一刻他醍醐灌顶:所谓“手感”,不过是无数次狼狈失败里淬炼出的肌肉记忆。
2016年3月,程永鹏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独立完成了首例ERCP手术。他清楚的记得,手术那天,科主任,院长都守在手术室外,当手术顺利完成,病人推出手术室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欢呼起来。他也高兴地往前走了几步,突然脚一软,扶着墙蹲了下去,才发现双腿开始哒哒哒不停抖。“之前一直精神高度集中,高度紧张,等走出手术室,看到大家都在欢呼时,突然一下子‘垮了’,十年了,那天的所有细节我都还记得,那种成就感和对那位同意我手术的患者的感激的心情,让我热泪盈眶。”
“我们是战友,疾病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那个时候,除了大家都能理解的成就感,还能想到对手术患者的感激?程永鹏说,“是的,那个时候,除了成就感,心里真满满的感激。毕竟那是六盘水的第一例ERCP,不是每个患者都能放心让我做的。
“我和科主任一个个患者做工作,给他们看我在成都学习最后一个月‘出师’时独立那些完成的手术案例,给他们讲我过往的工作业绩,给他们讲我们为了在六盘水开展这项技术做的准备措施,保障措施以及备用方案。终于,几十个患者里,有那么两三个,同意接受我给他们做ERCP了,我至今都感谢他们,是他们的信任,才让我们在六盘水跨出了肝胆外科手术这阶段性的一大步。”
这种对患者的情怀,也一直贯穿在程永鹏的外科医生生涯里。对手术方案,经常会遇到家属和患者的疑虑像连珠炮炸过来:“取不干净咋办?”“肠子捅破了谁负责?”程永鹏不争辩,拉过椅子紧挨着家属坐下,/"这不是谈判桌。/"程永鹏把CT片举在三人目光交汇处,/"我们和你们,是战友,我们共同的敌人是这个病,你们要相信,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想打败病,都想赢。/"他总是尽量用患者和家属听得懂的话来沟通病情,不说/"胰十二指肠吻合口瘘/",而说/"伤口没长好可能要二次手术/";不谈/"门静脉高压/",却说/"血管压力大像快爆的水管/"。“当面对患者难以理解的医学专业领域知识时,耐心和细致就是医患之间最好的翻译器。”程永鹏是这样理解医患沟通,也是这样实践的。

薪火相传: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
2023年,为了突破ERCP不能进行胆道内直视操作这个瓶颈,程永鹏又一次踏上了专研探索之路,带领团队率先在六盘水市开展了ERCP+经口电子胆道镜联合检查技术,提高了胆道疾病的早治率,为患者带来早发现早治疗的福音。他始终坚持“技术为民”,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发展、精进技术,先后开展了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腹腔镜下肝叶、半肝切除术等复杂肝胆胰微创手术。
如今,程永鹏已经是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他不仅是精益求精的医者,更是倾囊相授的老师。他很重视年轻医生的培养,会耐心讲解每一个手术细节、每一种病症的治疗经验,无论是复杂的肝叶切除手术,还是精细的胆道修复手术,他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技巧。他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科室团队协作意识和职业道德,成功培养业务骨干7名,3名掌握ERCP技术的年轻医生。
“我还是挺心疼我的患者的。”这句话,在程永鹏身上,一直践行在多年坚持凌晨5点为患者排手术上,践行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时从来只坐在他们的同侧,践行在对每一位放心把生命交给自己的患者心怀感激上,践行在倾囊相授培养更多的医生做好手术上。“个人技术不断精进,团队能力薪火相传,医患关系真挚和谐”,这就是我作一名外科医生的追求和永不磨灭的初心。程永鹏说。

程医生的科普小锦囊——
在炎炎夏日,烧烤摊前,大家围坐一起,享受着美味的烤串,再配上冰凉的啤酒,好不惬意。但可要当心,这种看似惬意的饮食方式,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麻烦。我身边就有人曾因吃烧烤喝冷饮,引发急性肠胃炎,甚至胰腺炎,疼得死去活来,紧急送医。
近年来,胰腺炎有年轻化的趋势。过去,胰腺炎的主要诱因是胆结石、酗酒、暴饮暴食等。但现在,高脂血症引发的胰腺炎日益突出,且患者越来越年轻。这与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许多上班族长期点外卖,饮食油腻且不规律。夜宵常吃烧烤、火锅等高脂肪食物,日常又爱用奶茶、饮料代替饮用水。这些习惯易导致身体代谢障碍,血脂升高,特别是甘油三酯。当甘油三酯高于11.3mmol/L时,胰腺炎的发病风险大幅上升。
高脂血症引发的胰腺炎不仅发病急,还易转为重症。患者往往病情凶险,可能出现呼吸、心、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即便医疗条件先进,能用上呼吸机、透析等设备,治疗过程也漫长且艰难。有患者患病后,短短一个月内体重骤降40斤,身体被疾病折磨得极度虚弱。
因此,夏季饮食莫贪凉,烧烤啤酒要节制。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少点外卖,规律饮食,少吃油腻夜宵,多喝白水,少喝奶茶饮料。年轻人不要仗着身强体壮就透支身体,要珍惜健康。一旦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尤其是持续不缓解的腹痛,千万别耽误,立刻前往医院就医,以防延误胰腺炎等急腹症的最佳治疗时机。毕竟,健康才是享受生活乐趣的前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曾俊超卢奕林
编辑赵鑫
二审肖阳卢奕林
三审邬建玲周密
编辑:健康 来源:当代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