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的娱乐圈里,演员们似乎都在努力追逐曝光与财富,广告代言、商业活动、综艺节目成了他们的“标配”。
然而,有这样一位老戏骨,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活成了演艺圈中的“异类”。

他就是李保田,一个不接广告、不参加儿子婚礼,甚至不和曾经的搭档合作的演员。
他的选择,既让人敬佩,也引发了无数讨论与争议。
李保田对于广告的态度,可以说是“固执”到了极致。
在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演员接广告早已司空见惯,动辄千万元的酬劳更是让许多人趋之若鹜。

可李保田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拒绝。
他的理由很简单,却也很深刻:演员的职责是塑造角色、传递情感,而不是成为商业利益的代言人。
这种坚持,与他早年的经历息息相关。
>在戏曲学校时,老师就曾教导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价值在于舞台上的呈现,而非场外的噱头。
后来在中央戏剧学院深造时,教授们对艺术纯粹性的强调,更是让他坚定了这一信念。

他曾直言:“一旦与商业过度绑定,演员就会失去角色的‘代入感’。”他甚至认为,广告代言会影响观众对他的角色认知,让观众难以专注于他在荧幕上的表现。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让他宁愿放弃高额酬劳,也要坚守内心的底线。
如果说拒绝广告是一种职业操守,那么缺席儿子婚礼则让人感到不解。
婚礼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尤其是对父母而言。

可李保田却因为拍摄任务而错过了儿子李彧的婚礼。
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批评他冷血无情,连儿子的终身大事都不愿参与;也有人对他的职业精神表示敬佩,认为他坚守了“戏比天大”的原则。
面对质疑,李彧主动为父亲解释:“父亲当时在拍戏,他不愿意因为私事影响工作。”原来,
李保田当时正在拍摄电视剧《永不回头》,为了诠释好刑满释放人员王朝东这个角色,他深入监狱体验生活,调整作息模仿角色状态。
作为主演,他的戏份繁重,剧组也曾提出调整拍摄计划,让他参加婚礼,但李保田坚决拒绝。
在他看来,演员的首要职责是完成作品,不能因个人原因耽误整个剧组的进度。

这种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让儿子李彧深受感动。
虽然父亲未能亲临婚礼现场,但李彧深知父亲的爱从未缺席。
他从小看着父亲为拍戏奔波,记得父亲深夜对着镜子练习表情的场景。
在李彧心中,父亲是他的榜样,他为有这样一位敬业的父亲而自豪。

说到李保田的坚持,就不得不提他与张国立、王刚的合作往事。
当年,三人因《宰相刘罗锅》被称为“铁三角”,他们的精彩演绎让这部剧成为了经典。
然而,这部剧之后,李保田却再未与张国立、王刚同台合作。<
/p>
关于三人为何不再合作的原因,外界众说纷纭,但根源其实在于李保田对艺术的追求。
在拍摄《宰相刘罗锅》期间,王刚因热衷于收藏古董,经常请假去参加各种古董交易活动,这让全身心投入拍戏的李保田感到不满。

对于李保田来说,戏大于天,拍摄是整个团队的事情,不能因私人事务耽误剧组进度。
后来,制作方希望趁热打铁拍摄续集,张国立和王刚都表示愿意继续合作,但李保田却断然拒绝。
他认为续集是“粗制滥造、狗尾续貂的圈钱之作”,不仅自己不演,还劝张国立和王刚也不要接。
在后来的采访中,李保田直言:“有些人不可能再合作”,并将原因归结为“性格差异”和“对待事情的态度不一样”。

他感慨地说:“我不想为了挣钱,把不好的东西呈现给观众。”如今,张国立、王刚、张铁林这组新的“铁三角”在各种负面新闻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而李保田却始终坚守自我,不为广告的利益诱惑,不因家庭事务耽误工作,更不违背自己的艺术理念去迎合他人。
他的坚持,赢得了观众长久的尊重。
即便如今淡出荧幕,他的形象在观众心中依然熠熠生辉。
李保田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演员——不为名利所动,只为艺术而活。
或许,在这个浮躁的娱乐圈,李保田的选择显得有些“不合群”,但正是这种执着,让他成为了一股清流,也让观众记住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编辑:娱乐 来源:耿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