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天,2016年9月参军入伍,2018年10月随消防队伍集体转制退出现役,现任安顺市消防救援支队北二环路特勤站一分队二班班长,二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参加消防救援工作9年来,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近日,张浩天被表彰为“贵州省模范退役军人”。

“手持20斤重的无齿锯,在灯泡上切割铁丝;用20斤重的扩张器夹啤酒瓶和乒乓球。”第二届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现场,张浩天正在参加灭火救援员的救援技能项目竞赛。
“1分50秒92!”经过激烈的赛场角逐,张浩天在第二届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勇夺救援技能项目全国第一名。
分秒必争亮“绝招”。对于消防救援队伍而言,竞赛是对应急救援能力的大检阅。“以分秒为时间刻度,以毫厘为安全距离。”竞技场上突破极限的超能力,是为实战而蓄积的超燃战斗力,那意味着危险时刻能救更多人!

竞技场上的张浩天(麻霄庭摄)
张浩天所在的特勤站是安顺消防应急救援的尖刀力量,承担火灾扑救、水域救援、地震救援等急难险重的出警任务,同时,也是邻近地区出现重大灾害时的跨区域支援力量。
张浩天是赛场上勇于亮剑的佼佼者,更是实战中冲锋在前的救援尖兵。
“浓烟滚滚,头灯前伸手不见五指,只能摸着地面一点一点往上爬……”晚上九点多,一栋高楼电梯井线路起火引发火灾,张浩天正在火场搜救被困人员。
火场内,有剧毒的烟雾吸一口就能让人窒息,浓烟中根本看不到方向,一不小心就可能踩空坠落……极度危险的环境中,张浩天只身在前,探出救援路。爬到6楼时,系在身上的安全导绳已经不够用了,他解下绳子,冒着无法找到返回方向的风险,继续往上爬。
“有人吗?有人吗?”每到达一个楼层,他和同事挨家挨户敲门,寻找被困者。穿着灭火救援服,背着空气呼吸器,火场救援装备足足60斤重。在搜救过程中,他多次往返将被困人员一批一批安全带出火场。整栋高楼有30层,当搜救任务完成,已经是凌晨2点多。
“在地下室开展火灾救援,破窗排烟时一斧子下去冒火星子。里面的电还没有断,地下的水已经漫过踝关节,随时有触电危险……”“沼气、液化气、二氧化碳……在抢险救援中,还会遇到轰燃甚至爆炸的危险……”无论是穿越火线的火灾救援现场,还是临危受命的突发救援时刻,或是极端天气下的抢险救灾……张浩天的出警救援,就是一场场以命相搏的逆行,用生命护卫生命。
“遇到危险时,浩天都是先冲上去!”同事卢顺冲眼里的张浩天总是冲锋在最前面,战斗在最险处。他记得有一次,一名女子因为分手情绪崩溃,站在高楼阳台上想要轻生。张浩天主动请缨,高空救人。

张浩天在救援现场
“他系好安全绳后,准备从另外一个平台过去救人。”距离大约有2米远,阳台又在20多层的高楼上,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卢顺冲记得,他站在平台上一个飞身跃到阳台,一瞬间紧抱住轻生女子,女子在安全区域,而他自己半个身子悬在阳台外。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张浩天长期坚守消防救援一线,多次在急难险重救援任务中承担攻坚力量,抢救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较量中,张浩天共参加灭火战斗300余次、抢险救援战斗100余次、社会救助80余次、处置突发事件100余次,抢救遇险群众200余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价值数百万元。
“给我一个方向,我就会拼命往前跑!”回首自己的从军路,张浩天提到对自己影响至深的影视剧《士兵突击》:“当初就想要像许三多那样,在军营中淬炼自己!”
2016年,17岁的他如愿踏入军营,从河北来到贵州,进入消防部队。“翻板、爬梯……每一个技能项目做起来都特别别扭!”新兵开训时,张浩天却迎来接连的挫败。

练就一身“绝活”
“1米85的大高个,协调性差,在训练场上特别吃力。”那时候,卢顺冲是带新兵的班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很快又发现这个新兵有一股倔劲儿:“别人午休他加练,别人晚上休息他还在继续练!”有一次,卢顺冲凌晨三点起床接岗时训练塔灯还亮着,他走近一看,张浩天竟然还在一个人练习爬梯。一遍又一遍反复练习,灯下是一个不服输的少年倔强的身影。
“对自己就是一把剔骨刀。”超强度的刻苦训练下双腿磕出道道血痕,留下累累伤疤;双手磨出水泡,落下厚厚的老茧……就像许三多一样,张浩天在日积月累的拼命努力中慢慢蜕变。一年后,他开始代表队里参加各种大赛,屡立战,从一名新人成长为一身“绝活”的带队老兵。
如今,消防部队退出现役后改制为“消防救援队伍”。脱下了“橄榄绿”,穿上“火焰蓝”,正如张浩天发自内心的感慨:“战衣虽改初心不变!”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程星
安顺消防供图
一审何永利
二审田洋
三审孙晓蓉
编辑:社会 来源:当代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