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来四个肉包。”“我要两个三鲜包,两个蔬菜花卷。”……清晨的安顺轿子山破酥包旗舰店内,顾客络绎不绝,刚出笼的包子转眼间便被抢购一空。自8月4日开业以来,这样的火爆场景已成为常态。

近日,记者走进这家飘香四溢的店铺。操作间里,面点师傅正娴熟地揉捏着面团,一旁的绞肉机嗡嗡作响。蒸笼揭开的瞬间,氤氲的热气中,一个个微黄的破酥包整齐排列,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相传,安顺破酥包是明朝时期从江淮一带传入,当时,随着大量移民涌入安顺,也带来了家乡的饮食文化,与当地的食材和烹饪方式相互融合,经过百年的传承与改良,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顺味道。如今,这道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美食已成为当地人的早餐首选。

店铺老板娄大有介绍,破酥,是安顺破酥包制作工艺的核心所在。将发酵好的面团擀成薄片,均匀地涂抹上一层猪油,再撒上准适量的面粉,然后将面皮层层折叠,反复擀压,使其形成数十层薄如蝉翼的面皮。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制作者具备娴熟的技巧,更需要十足的耐心和细心,每一层面皮的厚度、猪油和面粉的用量,都直接影响着破酥包最终的口感和层次。

“我们的师傅每天早上四点就开始备料,保证食材的新鲜,一般下午四五点就售罄。你尝尝,刚出炉的最好吃。”该店老板娄大有一边为顾客打包,一边热情地邀请记者品尝。目前,三鲜包和肉包最受欢迎,特色单品菠菜花卷日销400余个,日均销售额可达4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旗舰店还肩负着技艺传承的使命。作为“轿子山破酥包培训基地”,它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更让这门传统手艺得以发扬光大。在拥有五万人口的轿子山镇,从事包子行业的人数就超过一万,名副其实地撑起了当地的“包子经济”。在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包子产业养活了轿子山人。”
如今,安顺破酥包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是文化记忆。“我们会继续坚守传统工艺,同时不断创新,让这份‘酥香’飘得更远。”娄大有感慨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潇何晓璇
编辑杜延卿
二审范力
三审聂娜
编辑:健康 来源:当代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