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8月18日讯(记者吴艳萍李文静)走进蒙阴县垛庄镇的兔兔种源培育与智控中心,一排排标准化的兔舍整齐排列,全自动兔舍智能温控系统精准调节着温湿度,为兔子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环境。8月8日,临沂市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系列第四场见面会在蒙阴县召开,共同探讨蒙阴在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

蒙阴县作为“中国长毛兔之乡”和“国家级沂蒙长毛兔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近年来在兔产业上持续发力,形成了从种源培育、养殖、饲料加工、设备制造到食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山东兔兔育种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全国品类最全的种源基因库,构建了“育种-养殖-饲料-设备-深加工-技术培训”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单体最大的肉兔养殖基地。

为推动兔产业发展,山东兔兔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创新性地构建了“镇党委领办联合社+龙头企业+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社员”的联农带农机制,探索了“四联共富”联农带农发展示范路径,创新“三种代养”方式,成功带领全县6个乡镇、27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肉兔养殖,企业提供兔、技术、回收服务,合作社组织农户分散养殖,带动1110户社员通过养殖伊拉肉兔实现增收,实现小农户与大产业的有效衔接。

在种源培育方面,山东兔兔育种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紧密合作,共同研发优质种兔。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公司掌握了先进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了“伊拉配套系”种兔,65日龄可达5.3斤,母兔年贡献商品兔超50只,这些种兔不仅受胎率高、抗病性强,而且肉质鲜美,深受市场欢迎。公司年出栏量全部达产后将突破1000万只,年销售额可达3亿元,将成为全国单体最大肉兔养殖基地。
在养殖环节,公司推广智能化养殖模式,利用全自动兔舍智能温控系统、自动喂料系统等先进设备,成功实现了养殖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管理,极大提升了养殖效率与兔子健康水平。同时,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引领与示范效应,携手中国农大、山东农大等顶尖科研机构,共同打造孟良崮肉兔科技小院,聚焦肉兔产业的技术革新与人才培养。通过深度合作,公司已协同研发出多项智慧养殖设备,荣获50余项专利,构建起一套标准化的养殖技术体系,广泛推广伊拉肉兔这一优良品种及其高效养殖模式,使科技真正成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的强大“加速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兔肉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蒙阴县抓住这一机遇,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开发出了多种口味的兔肉产品,如手撕烤免、干煸免肉丝、免肉预制菜等,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销售渠道,这些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海外市场。市级优秀雁阵人才代表,山东兔兔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锋表示,“兔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材,非常契合现代人的饮食需求,希望兔肉的营养价值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此外,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四雁孵化”工程多方面的支持帮助:依托政策建立融资需求摸排机制获得信贷支持并专项投入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借助政策推荐参与各类展会、成功入选全市四雁工程首批产品名录以增强影响力;在人才培育方面,作为“四雁孵化”现场教学点,借助培育基地和院校合作资源获得技术培训与“师带徒”帮扶,培养了一批养殖能手,为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在产业升级上,于政策支持下创新实践打造300亩种养小循环示范区,通过“主体种养小循环”模式实现粪肥堆肥还田3000吨,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参与生态养殖,推动种养融合互促。
责任编辑:王军
编辑:王军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