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王帅潍坊报道
在诸城市石桥子镇西院社区,由中化农业主导建设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作为中化先正达集团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该项目集成了MAP技术服务中心、智慧种植试验区、数字化农机农资中心、智能粮食烘干系统、精准测土培肥工厂等核心模块,构建了覆盖农业生产全周期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中化农业MAP诸城中心占地1.5万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重点打造了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智能化农机农资仓储配送中心及数字化粮食烘干仓储加工设施三大核心功能板块。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项目成功搭建了“耕、种、管、收、销”全链条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为当地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诸城市以数字化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作为潍坊市“双试点”镇,石桥子镇充分发挥中化农业MAP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全产业链服务优势,创新打造了“科技赋能+数字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该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种植户和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数字赋能农业全链条革新,助力绿色高效发展
在中化农业MAP示范农场,“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体系正全方位革新传统耕作模式,构建起覆盖农田全要素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卫星遥感、精准气象预报与物联网设备深度融合,形成从天空到地面的立体化监测网络。田间分布的高科技装置构筑起智慧农业基座:虫情仪通过光谱诱捕和AI识别技术精准捕捉害虫动态;墒情仪实时追踪土壤含水量及根系生长数据;智能气象站采集17项环境参数,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套系统通过自动生成水肥灌溉模型,指导无人机精准施药和智能灌溉作业,使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
此外,农机智能化的升级推动了生产提质增效。MAP农场引进马斯奇奥播种机等先进设备,通过导航定位实现厘米级精准播种,出苗均匀度得到显著提高。在收割环节创新应用了茎穗兼收技术,构建“收割-集并-仓储”一体化流程,该技术的应用使玉米收割亩均成本降低80元。农机作业监控系统则实时采集设备工况与作业轨迹,形成可追溯的数字化作业档案,保障农产品生产全流程标准化。

与此同时,测土配肥技术体系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支撑。依托海量土壤检测和田间试验的数据,农业专家科学解析作物需肥规律与土壤供肥特性,定制氮磷钾与微量元素配比方案。农户在专业指导下实施“缺啥补啥”的精准施肥策略,既化解了作物营养需求与土壤供给的矛盾,又实现了化肥减量15%-20%、作物增产8%-12%的生态效益。
这套覆盖“天地协同监测、智能农机作业、精准营养管理”的数字化系统,通过全链条数据贯通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控。从播种出苗到收割归仓,从虫害预警到水肥调控,现代农业技术深度融入每个生产环节,为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效益提供了可复制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科技赋能指尖种田,激活智慧农业规模效应
中化农业倾力打造的“MAP智农”系统构筑起智慧农业数字基座,该系统的移动端平台赋予农户“口袋农场主”新身份,农业生产决策、作物长势监测、仓储风险管理等核心功能尽在指尖掌控。田间信息通过卫星与物联设备实时汇聚,帮助种植者突破时空限制,以数据驱动实现播种、田管、收获全周期科学决策。
这套智慧管理系统使规模农业运营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千亩巡田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了70%,同时通过优化农机调度路径实现13%碳排放削减。借助多光谱成像技术与水肥模型算法,系统精准诊断作物生长需求,让每滴水肥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出。如今平台已吸引30万活跃用户,线上服务面积突破1亿亩,其中石桥子镇4万余亩良田率先实现数字化田管全覆盖,验证了科技赋能农业的规模效应。

当空中科技力量注入田间管理,大疆精灵4多光谱无人机与“MAP智农”系统形成天地协同监测网络。其搭载的NDVI植被指数分析功能,将肉眼不可见的作物胁迫状态转化为可视化图谱,精准定位病虫害风险区与营养缺失带。农艺师团队通过多光谱数据与地面监测的交叉验证,制定靶向植保方案,使传统经验种植升级为“数据会诊”式精细化管理,推动农业生产力向智能化纵深发展。
品牌赋能促增收,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食品安全战略深入推进的当下,中化农业MAP以科技创新引擎驱动农业品质升级。企业创新构建的MAPbeSide全程品控溯源体系,集成区块链不可篡改技术、数字化感官评价系统和137项品质控制标准,为每份农产品打造含品质认证、地理标识、生产周期及绿色指数的“三戳一指数”电子身份档案。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溯源码,即可透视从良种优选、种植管理到加工储运的全产业链细节,真正实现“田间到餐桌”的透明化追溯。

依托该溯源体系孵化的“熊猫指南”优质农产品榜单,开创了“品质标准建立-订单农业保障-品牌溢价共享”的产业赋能新模式。该平台通过构建覆盖品种选育、绿色种植、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高于国家标准的无重金属污染、无农残超标、超过国标营养含量的“两无一超”入选门槛,成功将西楼面粉等特色农产品培育成市场明星单品。严苛的品质管控使上榜产品平均溢价能力达50%,形成“优质优价”的良性市场机制。

在数字技术与品牌建设的双重赋能下,诸城市石桥子镇的现代农业焕发新生机。当地特色农产品通过MAPbeSide体系获得品质认证后,借助“熊猫指南”渠道对接高端市场,既破解了农产品“优质难优价”的困局,又带动周边300余农户转型发展绿色种植。这种“科技溯源树品牌、标准管控促增收”的发展模式,为县域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持续释放着科技兴农的品牌红利。
数字浪潮正在重塑齐鲁大地的农耕图景,中化农业在诸城市石桥子镇等示范区域的实践,这种“科技驱动+标准管控+品牌赋能”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打通了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脉络,让农田管理突破时空边界、质量追溯穿透产业链条、农业效益跨越价值鸿沟,为传统农区探索出“智慧种田、科学经营、品牌增收”的现代化转型路径,书写着新时代科技兴农的齐鲁答卷。
编辑:国内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