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当曲协主席两年,主流相声圈演出门票惨到仅61人想看,德云社却年赚2亿横扫海外!当初大家盼着冯巩能调和曲协和郭德纲的矛盾,带着相声界一起红火,结果呢?曲协的场子冷得能遛鸟,德云社的票抢得比春运火车票还凶。冯巩忙着拍短视频、带徒弟演“非遗大会”,郭德纲闷声把相声干成了文化产业——这剧情,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2013年姜昆卸任时,曲协主席的位子交到冯巩手里,圈内一片欢呼。
理由很简单:资历够硬——春晚钉子户,和马季学过艺,当过中国文联副主席,江湖地位稳如泰山;
人缘够好——和郭德纲私交不错,两人互相捧过场,冯巩电影上映郭德纲还帮忙吆喝;
群众基础扎实——那句“我想死你们了”刻进几代人DNA,大家都信他能让曲协和德云社“握手言和”。
结果呢?两年过去,现实啪啪打脸:冯巩的日常:短视频账号照常更新,搭档不是闫学晶就是自家徒弟,内容多是生活段子。网友喊他“专注曲艺改革”,他当耳旁风;

曲协的老路:活动围着“非遗相声大会”、节假日慰问演出打转。2024年9月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大麦网显示仅61人想看,票价80元起仍无人问津;
南方避战:国庆深圳商演禁止观众拍摄,680元顶票价卖不动。为啥总去南方?网友一针见血:“北方观众懂行,演不好直接喝倒彩,南方市场好糊弄!”。

当曲协还在为几十张票发愁时,德云社的流水已经能吊打整个主流圈:国内垄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商演场场爆满,黄牛票炒到原价5倍。2024年德云社年收入破2亿,碾压曲协旗下所有团体总和;
出海狂潮:美国、澳洲巡演门票开售即秒空,海外华人场场大合唱《探清水河》,
老外观众占比超三成;
拯救“冷门”艺术:郭德纲自掏腰包办麒麟剧社唱京剧,天津鼓曲社场场满座。曲协该干的活,全被德云社接盘了。
更狠的是人才培养:岳云鹏综艺片酬千万级,张云雷演唱会门票秒罄,连“霄”字科徒弟都能独立撑场。反观曲协推的新人?观众名字都叫不全。

冯巩对郭德纲,始终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面上给足尊重:公开夸郭德纲“相声说得不错”,从未参与姜昆时代的“反三俗”批判;
行动却划清界限:2024唐山曲协大会,德云社全员缺席。冯巩发言强调“雅俗共赏”,被解读为敲打德云社“别太俗”;
历史渊源绊住手脚:冯巩恩人侯耀文(郭德纲师父)和石富宽(徒弟在德云社)都是郭派纽带,真撕破脸等于自断人脉。

而郭德纲的回应更绝:不接招:曲协活动一律不掺和,但央视春晚邀约照上——用官方背书打脸“非主流”标签;
用票房说话:北京曲协演出冷清时,德云社三庆园同期加座30%仍一票难求。
曲协(冯巩路径)管理模式行政主导,开会培训、办非遗大会内容,创作强调“正能量”,作品需层层报审,受众定位中老年剧场观众,政府文化采购,收入来源财政补贴+低价票,演一场亏一场德云社(郭德纲路径)企业化运营,徒弟考核末位淘汰观众爱听啥就演啥,房价、职场梗直接砸90后为主,超70%观众通过短视频入坑商演、综艺、直播打赏,年营收破2亿最讽刺的是传承效果:曲协搞“非遗保护”,年轻人觉得是“老古董展览”;
德云社把太平歌词混进流行歌,00后追着学。
冯巩在采访中曾说:“要让曲艺牡丹为人民绽放。”但现实是——曲协的“牡丹”:2024年深圳商演上座率不足四成,保安比观众多;
德云社的“野路子”:郭德纲北展剧场演出,粉丝提前一天打地铺抢票。
当曲协还在纠结“该不该让观众拍照”时,德云社早已把全场大合唱做成固定环节。谁在认真说相声?数据不撒谎,人心更不会。
编辑:娱乐 来源:贵圈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