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8月初,一份有关池州乌沙小花生的感谢状跨越多省从香港寄到了安徽池州。遥隔千里,从香江之畔到秋浦皖地,一个农产品缘何勾连起隔山跨水的两地?原来,这纸感谢状源自于前不久在香港举行的“家乡市集嘉年华”活动,为感谢安徽池州乌沙小花生合作社对2025年香港安徽联谊活动的大力支持,香港安徽联谊总会特意制作了这份谢礼以表心意。

据媒体公开消息,由香港30个省级同乡社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家乡市集嘉年华”6月初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近300个特色摊位展销超过110万件来自内地的特产货品,连续5天带给香港市民和旅客从舌尖到心尖的“饕餮盛宴”。据工作人员事后反馈,当时,在一众展台前,来自安徽池州的乌沙小花生展台前人头攒动、人流密集。
“小花生的味道很香醇,让我想起了老家的味道。”乌沙小花生果小、质脆、味正等特点吸引了大批游客,收获了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现场游客品尝后纷纷竖起大拇指。在千里之外的国际大都市,乌沙小花生所坚持的古法炒制“不懂变通”,成为了满载乡愁的媒介,绽放出新的色彩。粒粒花生入口,在游客的口齿咀嚼间迸发出脆、香、醇的复合体验,激发出内在血脉的乡愁气息,成功勾连起大陆和香港之间的亲情羁绊。

香港市民及游客品尝乌沙小花生后点赞合影。
“小花生是我们这的特产,一开始参会也是想着能让更多人品尝到我们池州的特色。”谈及参会初衷,小花生合作社负责人冯海霞表示。5月底,当听闻香港征集各地特产筹备举办市集嘉年华活动的消息时,冯海霞积极响应,火速打包邮寄了100份小花生试吃装。“礼轻情意重”,花生虽小,情谊却不小。就这样,一份份精美包装的小花生身负使命越山跨海来到了香港,成为了串联皖港两地交往的又一见证。
“安徽老字号、池州市十大农特产品、十大金牌小吃、池州的礼物暨2022年度池州十佳旅游商品......”在合作社的一面墙上,各项荣誉挂得满满当当。回顾起乌沙小花生的发展及荣誉史,冯海霞历历在目。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既是合作社“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的总结,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身影”。

乌沙小花生种植基地内场景。
据了解,为推动小花生产业发展,多年来贵池区乌沙镇政府频频出招。一方面积极推动政校企三方合作,牵线搭桥池州学院等高校,开展“携电商之手,生乌沙之花”实践活动,共同开辟电商直播助农新通道;另一方面,引导小花生合作社等企业组织参加各大展会活动,不断积蓄品牌美誉度、知名度,大力推进乌沙小花生品牌建设,引领小花生在乡村振兴领域持续发光发热,成为地方特色农业的“形象大使”。
“乌沙小花生历史悠久、口味独特,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镇特色农业的‘牌面担当’。”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宣统委员章跃介绍,2024年,仅乌沙小花生合作社一家的销售额便达到180多万元,同时还为本地制造了近30个劳动岗位,为当地农户拓宽了收入来源,有效提振了当地农业经济,也坚定了当地政府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依照往年惯例,每年九、十月份是采摘大月,届时乌沙小花生预计又将迎来一波销售热潮。”
大皖新闻记者朱春友通讯员杨鹏(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崔恒
编辑:国内 来源:大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