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宇宙:娱乐圈的“仨活宝”为什么让人看麻了?

今年暑期档刚开头,雷佳音的脸已经在大银幕小电视轮番轰炸。看完《长安的荔枝》里他那油腻小官的劲儿,网友一边啃瓜一边还没回过神,《酱园弄》里他又扭头成了反派大boss。观众这下真的是坐不住了,联名抵制直接冲热搜,连央视都看不下去,发文点名“老几位能不能别这么热衷复制粘贴”。但拷问灵魂的核心问题是:雷佳音到底冤不冤?幕后推手究竟是谁?这场“审美疲劳”是娱乐圈的灾难,还是观众自己的选择?故事可有点儿复杂了。先别急着打死“雷子”,咱们一层层给大家剥剥这娱乐圈的大洋葱。
最近三年,雷佳音成了银幕上的“钉子户”,大到史诗大片,小到薯片广告,成天围着咱转。先说《长安的荔枝》,原著是讲一个底层公务员逆袭,结果一到雷佳音手里,立马变得油光水滑,活像隔壁单位的大叔早上喝酒后赶班会;再瞅新片《酱园弄》,本来章子怡该是大女主,愣是塞出了雷佳音的三场大动作,把腔调都整偏了。导演们口口声声夸他“剧抛脸”,可选角时还是捧着“安全第一”这块大鸡肋,批量投喂——毕竟,40+能扛票房的男主已经快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剩他们仨:吴京、沈腾、雷佳音“老男人联盟”组团撑场面。观众能不犯迷糊?你点开哪个电影,不是这几位脸熟得要命的小分队?

其实,这锅甩给雷佳音一个人头上也不地道。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套路。人家雷子今年片约多到跟过年抢红包一样,顶多算是趁热打铁、抓住财神爷衣角不撒手的小机灵鬼。说白了,他不是没实力——张艺谋哪回不是三番五次点名要他?那《悬崖之上》里一个配角都能生生地把主演戏抢没影。你要说纯靠资本保送,那白玉兰奖早两年前就有人开扒了,汤唯“爆料”他拍戏不背词也不是今天才出炉的新瓜。关键是,雷佳音的“窝囊脂粉气”,导演爱得不要不要的。反正现在的行业特点就是:流量小生撑不起票房,老戏骨又压不住商业片,干脆薅中生代,抓几个雷佳音、张译这种“多面体”,怎么都不亏。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纳闷了,观众到底烦的是什么?其实大家烦的不是雷佳音本人,是这几年荧屏上“千人一面”的脸谱化。哪年年会抽奖你都知道谁能中奖,这不比春晚小品还没悬念?广告、综艺、影视,一个人能横跨三界,饭桌上碰见雷佳音已经比见隔壁邻居还亲切,谁受得了?说句东北大实话,就算雷佳音长得再“剧抛”,也架不住导演们套娃式的“批量粘贴”。观众好不容易攒出点新鲜期待,一打开手机还是这几张脸只会走肾不走心。咋滴,咱票房就这点儿人口,不更新换代了?

别说观众PTSD,行业内部病根儿早就烂透了。投资方打死也不愿试新路子,拍戏都讲究“风险最小化”,挑演员宁可信熟不信生,指望他们冒点险,跟看见大象穿小鞋似的困难。你学学日本中生代大叔们——役所广司五六十岁还为角色练三年钢琴,那才叫“对得起职业”。反观内娱,“安全牌”打到手发麻。观众骂归骂,资方照样笑眯眯数钱,演员被爆肝到流水线,观众都快怀疑自己是不是机票没坐好,穿越到平行宇宙了。
表面上事件眼看闹到“不骂不热搜”,其实资本的大戏还没开完。雷佳音身上那点“角色套路”,估计真吃老本也能撑上一两年。“观众审美疲劳”这大锅甩得好像真全赖一个演员脚气传染,这思路也是挺迷的。你看反方怎么说:演技没问题呀,不服你来!白玉兰奖还能被你嗓门一嗓子给摇没了?汤唯说他拍戏不背词,老梗翻新真的能证明啥?行业本身求稳、演员资源极度局促才是问题的老母鸡,怪雷佳音顶多算找错了出气筒。

这波舆论真滑稽得像极了三国杀。投资方和导演们拿“市场选择”当挡箭牌,观众在网上批判到口干舌燥,业界大佬们还能坐稳钓鱼台,手底下继续批量生产。你问“换人行不行”?人家手里压根没种子选手敢出圈。现在的票房保险系数,已经筛掉绝大多数长相不出众、资历不硬的新演员。再吵下去,也就是旧瓶里装点罐头汤,滋味是一点没新鲜。
要不是被这一轮观众集体催吐,估计明年雷佳音还能稳坐主桌。演员能勤快,导演能省事,票房一有保证,锅儿嵌都不用洗。偶有点新鲜观点出来,也马上被市场和观众的一地鸡毛给“团灭”。哪怕电影宣传再怎么玩花样,荧屏上始终这三俩熟脸,不是你熬夜刷剧的锅,是整个娱乐圈盘子的问题。

你说分歧加深到啥程度?现在只要宣布新项目,官宣演员名单和微博评论区必定炸锅。观众一边嘴上喊着抵制,一边想看热闹又忍不住掏钱买票,真的比暖气片里的水还矛盾。网络舆情一天三变,正反方在网上吵得惊天动地,影视公司却依然马照跑、舞照跳。其实他们的算盘最清楚:只要有熟脸,风险小;新演员一失手,赔钱哭都来不及。
看表面,这事好像平息了,舆论也疲软了。但更大的危机其实埋在水下。观众骂着骂着就成了习惯,整个行业也陷入循环死结:资本“以脸选人”,剧本“批量定制”,年轻演员拍着抖音还没学会正经演技,老戏骨们光顾着养老。要破局?没道理。哪天舆论点火大到烧掉资方钱包,没准才有点浪花。现在嘛,大家边刷剧边吐槽,偶尔还得倒点鸡汤安慰自己:“雷佳音再火,不全是他的错!”
啧,要不是这波雷佳音“宇宙”还没上线,小编都怀疑影院以后是不是要安个“换脸按钮”。其实你看日本大叔演员那套矜持,真值得咱学一学。人家有态度,资本有原则,哪个不宁缺毋滥?再看看咱们内娱,批量生产的“老哥雷系”,观众口味还能撑多久,真没准。话说回来,演员、市侩、导演和资方,其实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不过说句实话,毕竟娱乐圈能把“脸熟”玩出宇宙级套路,也真得服气。
说到底,观众烦的不是雷佳音一个人,是没人敢冒险追新鲜。行业不死,观众不走,资本不冒险,这宇宙还得转下去。只希望下次打开热搜,别再是一水儿的“雷佳音反转表情包”,来点真技术当彩蛋吧!

小编想问:雷佳音已经变成内娱的“万能胶水”了吗?是因为他真的无敌吸票,还是咱们的娱乐行业只会往死里薅这几张脸?你觉得,是观众口味太刁,还是导演就爱炒冷饭?整天“批量定制”演员,你觉得还有新鲜感吗?下次看片前,是不是该自备一包瓜子,猜猜他又要演哪个窝囊款大叔?欢迎评论区开怼!
编辑:娱乐 来源:惬意的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