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7月23日讯(记者王玉龙)日前,《潍坊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规划成果主要内容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及批前公示。在省“两圈联动”背景下,该规划以“冲刺下一个万亿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为目标,凝练共识,明确建设潍坊核心大城市的战略路径,优化空间格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该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明晰潍坊发展新目标。规划通过对潍坊市的发展历程和规划背景分析、优势与机遇挖掘以及案例城市借鉴,明确潍坊市建设半岛城市群“核心大城市”的发展目标,锁定冲刺“万亿级城市”“Ⅰ型大城市”的关键窗口期。
探索潍坊“1+4”战略新路径。规划提出“强心塑核,潍坊大都市区向心聚能”核心战略,通过共建潍坊都市区,形成“一核多组团网络化”格局。构建“人-产-运-城”系统破局路径,通过集聚人气、产业强链、高效联动、拉大势差,打造创业之城、新质之城、枢纽之城、活力之城。
落实潍坊“N”个实施新行动。结合各部门工作,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21项近期行动计划,划定24个重点片区,谋划中远期交通体系,促进“市-区”联动协同统筹发展。

规划提出,要将潍坊建设成为向心力强、首位度高、发展强势的区域重要增长极。通过优化空间结构,建设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制造城市、世界农业现代化示范城市、世界风筝都。
规划提出,通过“人-产-运-城”战略路径,探索潍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人才的集聚为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动力,而产业群的壮大又促进了城市能级的提升。针对新时期人的需求,聚焦集聚人气,提高留潍率与来潍率,构全龄友好的创业型城市。聚焦于“9+3+N”产业体系,特别是动力装备、电子信息等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企业共生”的发展模式。构建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络,以促进多式联运中心实现铁路、公路、海运的无缝对接。此外,依托市辖区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设施方面的优势,打造宜居宜业的活力型城市。
规划提出,创新潍坊新型城镇化内涵:城镇化模式从就地城镇化转变为高效集约空间型人口市民化。组群城市共同构成都市区:由百万人口中心城市,与多个中等规模城市及小城市,共同构成组合城市。到203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00万,寿光、青州、诸城以及安丘人口超过100万(其中城区人口50-90万人),昌邑、昌乐、临朐人口达到60-80万,峡山、滨海功能组团人口达到15-18万。

规划提出,围绕中心城区形成向心力强的15公里—30公里—50公里圈层。15公里圈层。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半径15公里以内,聚焦核心功能,辐射能力强,经济密度高于周边地区。30公里圈层。以潍坊市中心四区、昌乐、昌邑构成30公里圈层,依托“一城五站”枢纽格局实现高铁、城际铁路15分钟、高速半小时快达。50公里圈层。远期进一步纳入寿光、安丘,共同构成50公里潍坊都市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工业大市与农业大市的联动发展。
规划提出,强化双快交通体系,打造“核心大城市”半小时交通圈。构建双快体系。依托现状青银、荣潍、潍日高速进行快速化改造,作为先期绕城快速路使用。重点提升路段。滨海方向重点提升浮烟路、北海路、渤海路;寿光方向重点提升望海街;昌乐方向重点提升北宫街、宝通街;昌邑方向重点提升通亭街;峡山方向重点提升潍峡路。
责任编辑:赵岳
编辑:赵岳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