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罗颖)7月18日,以“天赐钒钛沃土共拓产业蓝海”为主题的凉山州钒钛产业链投资合作机遇发布会在四川凉山西昌举行,向各界展示了凉山在钒钛产业发展上的独特优势与广阔前景。
作为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域,近年来,凉山凭借清洁能源与战略资源的双重禀赋,正全力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加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2024年,凉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4.9亿元、增长6%,规模居全省第9位,钒钛稀土等新兴产业增速均超10%,凉山工业经济运行显现出较好韧性活力和无限潜力。

发布会上,凉山相关负责人作钒钛产业推介并发布机遇清单。其间,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德昌县及攀钢西昌钢钒公司、重钢西昌矿业公司分别作了钒钛产业和钒钛项目合作推介。
凉山的钒钛产业根基深厚,源于其不可复制的战略资源优势。凉山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达34.26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共生钒(以五氧化二钒计)650万吨、钛(以二氧化钛计)2.29亿吨,还伴生有铬、钴、镍、钪、镓等多种稀贵金属,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丰富原料。更值得关注的是,凉山拥有亚洲第一大独立金红石矿,二氧化钛资源量达5321万吨,远景储量超过2亿吨,稀缺资源禀赋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天然优势。依托这些资源,凉山已具备支撑千万吨级钢铁冶炼和10万吨级钒钛加工产业的能力,2024年,全州钒钛钢铁规上企业总产值达492亿元,形成了以鞍钢集团为龙头的钒钛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凉山还是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能源技术可开发量达2.25亿千瓦,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5205万千瓦、在建976万千瓦,均居全省第一。丰富的清洁能源不仅保障了产业发展的能源供应,更带来了极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为凉山钒钛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凉山更是抢抓新型储能发展机遇,依托全钒液流电池优势构建“源网荷储”全链条生态,让清洁能源与钒钛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坚实的产业基础与持续的科技创新,让凉山钒钛产业在“高端化”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目前,凉山钒钛产业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钒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钒铁占据全国一半以上市场份额,全球直径最大、纯度最高钛锭生产线在凉山顺利投产。凉山已具备年产钒渣26万吨、钒制品(以五氧化二钒计)4万吨、钛板(卷)2万吨、高纯钛1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凉山主导发起成立国家钒钛产业联盟,创建了四川省钒钛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凉山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等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和孵化平台,攀钢西昌钢钒更是突破“汽车面板全流程工艺控制集成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打破国外企业对热成形钢及其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的市场垄断,跻身国际先进板材制造行列,科技创新正不断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资源就地转化率。
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与优越的营商环境,为凉山钒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国家层面,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入推进,一系列政策、改革、发展红利在凉山持续释放;省级层面,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支持凉山建设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等;凉山自身则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钒钛等战略资源产业为核心打造西部新材料产业高地。随着“县县通高速”即将实现,西昌航空开放口岸建设的不断推进,凉山已构建起连接成渝、贯通东西、畅通南北的立体交通网络。营商环境上,凉山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支持工业发展十条》等政策,2024年累计兑现惠企资金近1亿元,帮助582个项目融资42.1亿元。同时,项目用地充足,用“拎包入住”式服务覆盖用电、用地、用工等方面,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

此次发布会,凉山共推出38个总投资338.8亿元的合作项目,当天上午还召开了县(市)投资座谈会,为凉山各县(市)、各企业深度参与凉山钒钛产业发展搭建平台。
未来,凉山将瞄准打造千亿级钒钛产业集群目标不动摇,持续加大钒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度,打造凉山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推进“工业强州”战略、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贡献硬核钒钛力量。
一幅活力奔涌、机遇涌动的凉山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凉山诚邀各方共赴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共享凉山发展的时代机遇,共谱钒钛产业的壮阔未来。
编辑:国内 来源:消费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