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南南郊医院多科室紧急救治一名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120急救、急诊科医护、介入室医护、影像科及脑科护士等多科室全体人员迅速响应,紧密协作,展开了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

这台仅仅脑科手术的成功,正是“三位一体一站式急救模式”下“三联三通”机制精准落地的生动例证。这里的“三联”,将急救中心救护车、患者与医院紧密联结为有机整体——急救车不再是孤立的转运工具,而是院前救治的“移动诊室”,从接到求助起便与医院后台同步患者信息,让院内提前做好设备、人员、方案的准备;患者也不再是被动等待的救治对象,而是通过提前沟通了解流程、配合准备,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这种三方联动,从急救链条的起点就打破了信息壁垒,让每一秒都用在关键处。
而“三通”则是院内抢救的“加速引擎”:从急诊抢救室直通手术室、介入室、监护病房的通道,彻底消除了传统流程中科室交接的“缓冲带”。对于脑病患者而言,脑卒中、颅内出血等急症的黄金救治时间往往以分钟计算,“三通”机制让患者到院后无需经历挂号、检查、审批等繁琐环节,而是根据病情直接进入最需要的救治场景——需要开颅手术就直抵手术室,需要血管介入就直达导管室,术后即刻转入监护病房,每一步都直指“救命”核心,将时间损耗降到最低。
支撑“三联三通”高效运转的,正是“全院一盘棋、一张床”的统筹理念。所谓“一盘棋”,是打破科室壁垒,让急诊科、脑病科、手术室、介入科、监护室等多部门不再各自为战,而是根据急救需求统一调度人力、设备、资源,形成“患者未到、方案先行”的协同格局;所谓“一张床”,则是将全院床位资源纳入统一调配体系,确保急危重症患者优先获得救治床位,避免因床位紧张延误治疗。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全局思维,让“方便、快速、安全、高效、持续”的服务承诺有了坚实依托——从院前联动到院内救治,从手术台上到术后监护,每个环节都在体系化支撑下精准衔接。
可以说,脑病科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医疗技术的胜利,更是急救体系从“碎片化响应”向“系统性作战”升级的缩影。当“三联”筑牢院前救治的根基,“三通”打通院内抢救的梗阻,“全院一盘棋、一张床”提供全局保障,这样的模式必然能让更多脑病患者在生死时速中抓住生机,也为急危重症救治的标准化、高效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南郊经验”。
责任编辑:李震
编辑:李震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