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大家一个重点:目前港股新消费与创新药板块的交易拥挤度已经非常高了,但AI产业链已大幅回落。而且估值层面,科技互联网龙头与ROE已经基本匹配,但部分新消费相对较高,显示“泡沫”很多。
两者综合下来,港股“囤”科技的时间已经到了——从过热板块向价值洼地迁移,一向是埋伏下一轮反弹的最佳战术。

因为AI产业链、新消费与创新药企业多集中于港股,所以今年港股的表现要比A股好得多。
比如去年924牛市启动,港股非银、地产等顺周期爆发;比如春节后DeepSeek“横空出世”,港股AI相关的科技硬件与互联网龙头价值重估;再比如4月关税风波后新消费与创新药的持续大涨,每次都是一个大风口。

中金上周刚刚做了一个测算,如果从去年924开始每一轮风格轮动都能“踩准”,那么将会比恒指获得超110%的超额收益。虽然只是假设,但足以说明港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有多么强劲。
所以如果我们想埋伏下一轮港股结构性行情,那么眼下拥挤度高位的创新药、新消费确实可以适当获利了,把视角投向低位待反弹的Ag>I科技才是正解。
数据显示,从今年年内的整体表现来看,恒生科技指数的表现远远不如港股科技指数。从2025年开年到6月27日(上周五),港股科技涨幅高达29.23%,大幅跑赢19.55%的恒生科技。

这个主要是因为港股科技成分股更多,有50只,而且AI科技、互联网、创新药公司等板块都有涵盖,不管港股结构性行情重心在哪儿,指数都能吃到红利。而且最重要的是,港股科技仍是市场中唯一一只全面覆盖“中国科技十雄”的科技类指数。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26.34%,是两融标的,质地很好,而且可以T+0,进出利便。
不外港股科技何时启动需要时间验证,等待期间大家可以适当把仓位分给比较强势的红利资产。

数据显示,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涨幅高达17.89%,已经34次突破新高,势头很足。标的指数是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严格筛选过去三年净股息率最高,波动率最低的50个优质企业,并且会剔除因下跌过大而股息率升高的“伪高息股”,规避“股息率陷阱”。
这个ETF是月月评估分红机制,一年最多可以分红12次,大家可以用来再投资港股科技50ETF(159750),实现“以守养攻”,把握哑铃策略“时间套利”的本质。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编辑:财经 来源:车辆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