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上这样的亲爹真是遭罪,7岁全国比赛九战九胜,九岁获得业余六段水平,是该段全国最年轻的围棋少年。
才九岁,就已经达到了很多大人都达不到的成就,如斯天才,如斯天赋,让人惋惜。根据很多陪赛的家长透露,这位九岁的围棋男孩经常被其生父家暴,在今年蒲月初的明仕赛,因为输了一局,更是当场被父亲踹飞后在地上暴打,旁边试图挽劝的其他选手家长也险些挨上几拳。
在当天事故发生前半小时,少年还在电脑前练习围棋,事故发生之后,生父当即选择隐退,清空账号所有视频。

有人说孩子不打不成器,有人觉得生父这是故意伤害。面对天才围棋少年的离世,警方已经介入,妇联发声了。对于孩子选择解脱的行为,不知道他的父亲有没有过一丝丝的后悔。父母离异,成长之路压抑
5月19日,一则“九岁围棋少年坠楼”的消息上了热搜,经过深入了解,真相更是触目惊心,对生父的家暴行为引起了不少争议。
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有父母如此的不知足?
围棋比赛参赛者,个个都是超强的思维能力,能屡次获冠的更是高手中的高手。一个月前,朱宏鑫刚晋升为业余六段选手。而他才九岁,围棋履历已经非常精彩。

23年,小鑫报名参加“浑南杯”,九次比赛全部胜利,获得幼儿组冠军;24年参加“贵阳银行杯”,包揽团体赛和个人赛全部冠军,25年的“明仕杯”再次斩获个人组冠军。
但即便如此聪慧的一个孩子,却有着一个恐怖的家庭。
朱宏鑫的父母早年离异,据爆料,小鑫的生父常年没有正经工作,攥着孩子的抚养权却并不像普通父子那样亲密,打骂都是常态。
而且他还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原因为何不清楚,但绝对和此人的脾性脱不开关系,也是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导致生父对这个天才儿子的期望非常高。

甚至在很多比赛期间,小鑫输一局棋就会遭到父亲的殴打。
孩子在多个比赛期间没有露出过笑脸,身体非常的瘦弱,穿短袖时胳膊上还露出很多疑似烟疤的烫伤痕迹,在有人问到伤势来源,他回答都是自己不小心摔的。
这样压抑的成长环境,实在是让人窒息。
在父亲眼中,围棋成绩成了价值的唯一标准,为了让孩子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轻则口头教训,重则动手动脚。

这种只看结果的极端心态,成了暴力的导火索,不仅如此,有知情人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小鑫父亲对孩子表达不满的动态,只是因为孩子输了一局棋或者是没有拿到满意的名次。
棍棒式的教育有时只会适得其反。
根据福建围棋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可能是因为孩子受不了刺激才选择了跳楼。根据多名知情人士证实,小鑫曾在比赛现场遭到父亲打骂,也有看不下去的人直接上报给了福建围棋协会的教练和工作人员,只是协会的干涉干与并没有取得效果,毕竟这是家事问题,不在协会的管辖范围。
为了维持“神童”的标签,孩子父亲经常采取极端的训练方式。

妇联回应:非常痛心非常重视,能有结果吗?
根据杭州智力运动学院的成绩显示,这里曾出过很多的比赛冠军,不外对于小鑫的事情,该校的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其中内情。
事故发生前的半个小时,小鑫还在电脑前练习围棋,并没有任何应激状况,走上极端也可能是因为长期的压抑导致情绪爆发。
不过也有人质疑称,小鑫离世前是否遭到了生父的家暴,毕竟在父亲的个人账号中显示,他曾于发了一篇动态,配文“以后要是不乖就揍你”,配图是小鑫幼年时期的图片。

而在儿子坠楼两天之后,生父清空了账号的所有动态,并且一直没有站出来回应孩子跳楼这件事的缘由。
知情人士表示,孩子的父亲确实经常这样,不外是因为他太急于求成了,所以脾气暴躁了一点。
在事故发生之后,警方很快介入。
不久之后,当地的妇联也发声,表示对小鑫坠楼一事“非常痛心、非常重视”。
截止到目前为止,警方和妇联等多个部门已经联合进行调查。

目前并不能确定,孩子的事故和父亲有没有直接联系。
但仅仅是小鑫的成长之路,就已经让很多网友痛心。
如果按照这样的精彩履历,好好的培养孩子,以后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甚至走上国际也未可知。
不外或许正是因为孩子家长的高压和高期望值,才让一个孩子必须不断地向内成长,获得好成绩才能让父母满意。
小鑫这件事无论怎么复盘,好像都是一局死棋,孩子到底是真心热爱围棋仍是被逼着走上了这条路,都已经不重要了。

现在只希望警方能还孩子一个真相,发生这样的悲剧,难道就以家事了结了吗?如果确认孩子生父和坠楼有直接联系,又该怎么处理?
少年神童多夭折,对于这样一个父亲,小鑫不是没有想过反抗,曾经报警,找社区最后都是无疾而终,原因也很简单,父亲作为孩子的唯一监护人,没有办法剥离关系,只能口头教育。
也正是这样一次次的纵容,导致孩子最终走上了绝路。

很多家长都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并不适合所有孩子,因材施教更重要。其实类似的事情也并不止一件,过去新闻上孩子因为父母的压力导致跳楼亲生的例子很多,而这些反倒映射出家长对教育方式的无知。
不是每一对父母都是合格的,孩子不要求有一对出色的父母,同样的,父母也不要过分的给孩子施压,毕竟你没有能力去托举,就别要求孩子去实现了,有时候需要有自知之明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编辑:社会 来源:跳高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