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在长春拉开帷幕,吉林农业大学的展区前人头攒动,一块印着校训的纸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这张看似普通的纸竟然由菌物生产而成!

在展会现场,吉林农业大学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长田教授热情地介绍着展品,他说,李玉院士把食用菌全产业链的成果带到了高博会的现场,从新品种到新型栽培模式,再到二产三产的菌物食品、菌物药品等300多样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李玉院士团队带来的菌物新型材料。用菌物生产的纸张,不仅环保,还具备独特的质感。院士将农大校训和一等奖证书打印在这种纸张上,别具意义。团队还将灵芝制作成皮革,应用到汽车内饰上。这些材料清洁无污染,是减碳排的新产品,体现了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完美结合,让观众们切实感受到了农业科技的无限潜力。

而在李玉院士琳琅满目的创新成果背后,是吉林农业大学新农科创新人才培养特区的展板。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的负责人尚微微介绍了农林创新人才培养特色。
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是在2019年教育部全面加强新农科建设,提出协同育人强化行动后,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统筹下,在省教育厅的具体指导下建立的,是以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主体,联合省内涉农院所、企业以及高校,建成的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育人平台。学院秉持李玉院士提出的“行知合一、自由探求、扎根大地、开放交融”理念,积极探索“三融三通”的一体化协同育人路径,推动科研院所和吉林农业大学的师资、项目与平台融合,推动双方人员身份、成果和经费的互通。

在这个人才培养特区内,目前,主要培养卓越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和乡村振兴“订单式”人才。其中,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覆盖14个优势特色专业,实行跨文理选拔、小班制培养,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乡村振兴“订单式”人才培养是省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实施,目前培养813名学生,岗位覆盖吉林省58个县市,实现“入学留编、毕业有岗、免收学费”,有效解决了吉林省农业基层一线引才难、留才难的问题。
未来还将进一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融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通过多维协同培育更多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吉林农业大学在高博会上的精彩展示,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也为未来农业人才培养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殷维
摄影罗浩
摄制孙上修
编辑:国内 来源: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