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兴隆县委宣传部牵头统筹,让“强国复兴有我”的号角响彻县域每个角落。从校园里的红色宣讲到乡村中的致富实践,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到文化的浸润传承,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的主题活动,将爱国情怀与发展热忱深度融合,为这座京津冀协同发展节点城市注入了澎湃的精神动力。
校园传薪火少年志昂扬
“铁血英魂董存瑞,勿忘国耻逐光明!”近日,兴隆县第二小学的操场上,少先队员的深情演讲赢得阵阵掌声。这场“少年心向党•强国我担当”主题实践活动中,200余名师生通过红色故事诵读、家乡风貌展示、器乐合奏等形式,既回望革命岁月,又展现兴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崭新面貌。《魅力雾灵山文旅新活力》的讲述里,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家乡的自豪;二重唱《祖国大于我》的旋律中,爱国情怀在校园里深深扎根。

这只是兴隆县青少年思想引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全年近4万名师生参与系列主题活动。清明节,1888名师生代表赴烈士陵园祭扫英烈,红色基因在庄严肃穆中传承。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25名学生同台竞技,用演讲抒发家国情怀。海防政策宣讲、“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学习等活动,让“强国有我”的信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城乡齐参与群众唱主角
“以前不懂啥叫绿色低碳发展,现在听干部用土话一说,再看看咱村的民宿生意,才知道政策和咱老百姓的日子离得这么近!”兴隆县青松岭镇老营盘村村民王大妈的感慨,道出了38场“政策宣讲进农家”活动的实效。兴隆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用方言土话解读发展政策,结合村里18家特色民宿年营收550万元的鲜活案例,让群众直观感受发展红利。

城市社区里,主题活动同样精彩纷呈。端午节的包粽团圆会、国庆节的升旗颂祖国活动中,红色经典诵读、家国主题书画展等元素相映成趣。“邻里共绘兴隆美”活动收集到300余幅作品,退休教师李大爷的山水画里,县城的高楼与乡村的炊烟相映成景,“这就是咱兴隆的好日子,也是强国复兴的生动写照!”
榜样照初心奋进有力量
“看到董会长十几年如一日做公益,我们也想加入志愿者队伍!”在董会永事迹宣讲会上,听众的共鸣发自肺腑。作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他牵头的七彩慈善发展中心汇聚1435名志愿者,累计开展千余场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时长超18.7万小时,让爱心温暖了2.5万人次困境老人。
乡村振兴的战场上,老营盘村党支部书记崔秀东是群众心中的领路人。他带领村民盘活文旅资源,培育特色民宿、打造油葵花海网红打卡地,引入社会资本1500余万元完善基础设施,让昔日小山村变身致富样板。12场榜样事迹报告会、宣讲会,让这些身边人的故事传遍城乡,成为激励群众奋进的活教材。
文化润人心基因代代传
在县图书馆的“星阅同行”活动现场,第二小学的学生们看完爱国主义影片《窗外是蓝星》,又沉浸在航天、英雄人物主题书籍的世界里,沉浸式课堂让科技感与爱国情撞个满怀。县博物馆里,抗战史料展、文物互动体验让文物活起来,流动展览进校园活动,让本地抗战英烈的故事走进青少年心中。

第七届“泃河情”京津冀书画联展上,百余幅精品力作彰显三地铭记历史、共创未来的信念。“抗洪救灾重建家园”主题书画摄影展中,众志成城的兴隆精神跃然纸上。红色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深度融合,让“强国复兴有我”的主题在文化浸润中代代相传。
如今的兴隆,主题活动的热度已转化为发展的动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爱国情怀与实干精神相互激荡,正书写着强国复兴的县域答卷。
吴亚平)【责任编辑:郭旭】
编辑:郭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