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与清北学长激辩“网梗”,丰台区探索“大思政”育人新路径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中学生与清北学长激辩“网梗”,丰台区探索“大思政”育人新路径


中学生与清北学长激辩“网梗”,丰台区探索“大思政”育人新路径

  2025-11-25 16:02:58     简体|繁體
http://news.qghjm.com/1182553.html

11月21日下午,北京市第十中学晓月苑分校礼堂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第六届丰台区中学生辩论赛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此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混龄辩论表演赛精彩上演。来自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分校、北京钱学森中学的中学生冠军辩手,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大学生辩手同台交锋,围绕“满嘴‘网梗’是思维碎片化的‘因’还是‘果’”这一紧贴时代脉搏的辩题,展开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对决。

表演赛现场,正方率先发言,跳出简单因果框架,指出二者实为相互强化的循环关系,主张通过规范网梗使用来促进思维条理化。反方则明确立论,强调思维碎片化是“因”、网梗泛滥是“果”,认为治本之策在于深化思考、丰富表达,从源头上整合思维。

整场辩论中,大学生辩手以系统的理论框架构建认知体系,中学生选手则以鲜活的校园视角呈现真实感悟。双方在立论、质询与自由辩论中唇枪舌剑,既有严密逻辑推演,又不失机智表达,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扎实的知识储备、敏捷的思辨能力和卓越的语言表达水平。

中山大学辩论队前队长,辩论专家刘烜赫在点评中指出,在网梗泛滥的当下,其核心风险在于导致表达的普遍“娱乐化”,侵蚀了语言的严肃性与思想深度。“当‘包的’‘666’成为日常表达,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保持思想的完整性与表达的准确性。”他强调,辩论赛就是对抗思维碎片化的最佳路径——它要求参与者超越简单化的网络表达,转而运用情感、数据与实例进行系统论述。这种严谨的语言训练,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本届辩论赛由丰台区委教工委、区教委主办,北京市丰台区外国语学校、北京市第十中学晓月苑分校承办,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现代教育报社协办。自9月8日启动以来,赛事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共吸引74支队伍、460名学生积极参与,覆盖全区所有中学。历经两个多月的激烈角逐,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分校与北京钱学森中学辩论队分获初中组与高中组冠军。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辩题设置紧扣时代脉搏,涵盖文化传承、科技伦理、人生哲学等多个维度。从初赛“历史应持‘温情与敬意’还是‘批判与反思’”的价值辨析,到复赛“短视频算法困局”的技术反思;从“国潮现象”的文化审视,到“阶段性友谊”的人生探讨——每一道辩题都经过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丰台区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的深入探索与育人追求。

丰台区教委四级调研员樊凌表示,丰台区在推进“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建设过程中,将“中学生辩论赛”作为“思政+”品牌活动重点打造,充分认可其在育人方面的显著成效。近年来,各学校以辩论赛为载体,将思辨训练融入课程与社团活动,推动学科融合与教学方式转型,部分学校还开发了AI辅助辩论系统,以技术赋能思维成长,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素养生成”的育人模式升级。学生在辩论中展现出的理性精神、合作意识与求真态度,正是“五育并举”育人理念扎实落地的生动体现。

“此次混龄表演赛生动体现了场景化学习与大中小学一体化协同的育人理念,与‘新域新质教育’所倡导的育人新生态高度契合。”北京市教委语言文字工作处副处长单聪表示,未来,北京市将以辩论赛等优质实践为载体,持续推进青少年语言文化素养提升。通过深化语教融合、创新学习场景、构建校家社协同生态,将语言素养培育融入课堂、社会实践与家庭生活,强化思维训练与文化传承,以“新域新质”引领语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语言的力量。责任编辑:韩璐(EN053)



编辑:韩璐(EN05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32年 » « 12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