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焕彩擦亮“新名片”_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湖城焕彩擦亮“新名片”


湖城焕彩擦亮“新名片”

  2025-11-24 16:00:40     简体|繁體
http://news.qghjm.com/1182496.html

转自:贵州日报

站街镇杉树村蔬菜基地。黎娅茹摄红枫湖畔杉树村S湾。陆劲松摄

黎娅茹

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贵阳市清镇市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五年来,清镇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城乡深度融合、生态持续改善、民生显著提升。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农业、工业、旅游业齐头并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幅“湖城清镇”的现代化图景正徐徐展开。

截至2024年末,清镇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50.11亿元,是2020年的1.25倍,年均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20年的39307元、18270元增至49329元、24685元,分别增长25.5%、35.11%,人均GDP由2020年的44800元提升到52483元。

锻造工业主引擎激活发展新动能

走进贵州驰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八条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每800秒便有一根汽车尾门电动撑杆下线。这家高新技术企业自去年3月投产以来,仅用8个月时间就实现上规入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清镇速度”。

“得益于清镇市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公司得以快速投产,也让我们得以专心做好生产,今年预计产值达9000万元,过硬的品质让企业快速成为上汽、东风、奇瑞、比亚迪、大众、特斯拉、一汽、红旗等数十家车企的电动尾门及其他电驱系统供应商。”据该公司综合部负责人王安敏介绍,目前公司8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近百名本地工人稳定就业,技术骨干月薪超8000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产业化赋能”的双赢。

驰助智能的快速发展,是清镇工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是清镇市良好营商环境的有力证明,更是“十四五”期间全市聚力新型工业化的集中体现。

这是产业聚势崛起的五年。清镇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20年的255.7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64.74亿元,铝及铝加工、新型建材、特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84.4%,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74.46亿元,工业“主引擎”作用持续增强。

这是创新动能奔涌的五年。清镇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功上榜“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创新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截至目前,清镇市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这是链条延展成势的五年。清镇市紧紧围绕铝及铝加工这一首位产业,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在上游,华锦、广铝等企业不断扩大氧化铝产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在中游,贵铝新材料等企业持续做强电解铝,强化产业核心支撑;在下游,驰助智能、南通龙硕等企业深耕铝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经过五年努力,2024年全市规上铝及铝加工产值达265.8亿元,较2020年增长107.5%,铝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逐步扭转了“链短价低”的被动局面。

这是营商环境优化蝶变的五年。清镇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贵人服务·清松办”营商环境品牌,在全省首家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产业大招商与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精准联动、同向发力,成功让食品级铝箔制品生产、十万千瓦风力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2024年,清镇市荣获“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称号,昔日的“地理枢纽”正加速转变为今天的“投资沃土”。

潮涌湖城,工业兴市。面向“十五五”,清镇市蓝图清晰:“清镇市已谋划工业项目216个,总投资1066.53亿元,围绕‘1+2’产业体系,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清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清镇市将继续聚焦铝基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推动工业经济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为“强省会”行动注入更强劲的工业动能。

夯实“三农”压舱石绘就乡村新画卷

清晨7时,站街镇莲花村村集体养鸡场的智能鸡舍内,管理员黄碧在控制屏上轻点,自动喂料系统应声启动。仅5秒,饲料便通过密闭料线精准送达每个食槽。

“从喂料、控温到通风,全部实现自动化,效率比人工提升20倍!”黄碧介绍,这座去年投用的现代化养鸡场,5栋鸡舍饲养6万余羽肉鸡,仅需2人即可轻松管理,真正实现了“智能养殖、轻松管理”。

科学养殖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黄碧算了一笔账:得益于智能化管理,肉鸡存活率达96%,料肉比下降0.2,平均体重增加0.5斤,上市周期缩短10天。今年已出栏肉鸡11万余羽,为村集体增收37万余元。

数十公里外,站街镇杉树村的蔬菜基地里,又是另一番科技图景。清镇市垚旺果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权富轻点手机APP,喷淋系统立即启动,600多个大棚分批次开启精准灌溉。不远处,两名员工正在操控遥控旋耕机自动耕地和电动点播机自动播种,现代农业科技在这里得到充分应用。

“现在种地轻松多了,只需要输入相关数据,就能让机器代劳。”杨权富指着眼前的智能设备介绍,合作社每年产出蔬菜1000多吨,主要销往修文县扎佐物流园和贵阳市石板物流园,每年产值300多万元,每亩地产值超1万元。更让人欣喜的是,蔬菜基地每天吸纳80多人务工,每人每天收入100元,每年用工支出200多万元,成功带动村子50多名闲置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莲花村的智能鸡舍到杉树村的现代化蔬菜基地,清镇广袤的乡村正吹响农业现代化的奋进号角,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已成为遍布山乡的火热实践。“十四五”以来,清镇市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坚定贵阳市委“5555443”工作思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

这是农业经济稳健增长、提质增效的五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9年的50.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67.3亿元,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901元增加到24685元,增长46%,实现农业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粮食安全底线更加稳固,粮食播种面积从2019年的29.28万亩增加到2024年的31.02万亩,产量从9.03万吨提升到10.1万吨,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这是特色产业集聚发展、链条延展的五年。清镇市聚焦“一主一辅”产业布局,推动肉鸡、蔬菜产业全链条发展。肉鸡年出栏量从2021年的1880万羽增至2024年的2440万羽,平均每年增加160万羽,产量稳居全省第一;蔬菜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35.93万亩(次)增加到2024年38.22万亩(次),产量从55.04万吨增加到61.11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

这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资源盘活的五年。清镇市积极探索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四块地”改革,不断提升土地经济效益。通过宅基地改革试点,撬动社会资本5000万元发展特色民宿;完成集体建设用地调查369宗,创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完成农村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示范点2个,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这是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环境改善的五年。清镇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74万亩;完成农村厕所新建和改造19492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8%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全市改造农村公路300余公里,城乡一体化供水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提升至95%、97%,村村通硬化路、组组有垃圾收运,既守住了“米袋子”,又美化了“家园子”。

这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民生改善的五年。清镇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聚焦“3+1”保障、稳岗就业、产业帮扶等重点环节,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21年的14210元增长到2024年的20979.2元,“3+1”保障持续巩固提升,未发生一例脱贫户返贫现象。开发公益性岗位114个,实现“家门口就业、产业化增收”的美好愿景,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五载砥砺奋进,五载春华秋实。站在“十五五”新起点,清镇市将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计划实施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肉鸡产能突破5000万羽,加快建设活禽交易市场,全力打造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

推进文旅产业化擦亮“湖城清镇”金名片

傍晚的红枫湖波光潋滟。站街镇杉树村S湾的观景平台上,来自贵阳的李宗蓉正与朋友举着手机拍照。“刷到短视频特地赶来的,没想到实景比视频还美!”不远处,东北游客张春雷望着湖光山色连声称赞:“有山有水,这才是真正的诗意栖居。”

而这样的赞叹,在清镇已成常态。如今,“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清镇”的宣传语,已成为清镇从“途经地”蜕变为“目的地”最生动的注脚。

在候鸟艺术营地,负责人刘红局刚送走一批摄影爱好者。“7月开业至今,3个月接待5万人次,营业额近400万元。”她指着依山而建的各类艺术装置说,“我们要做大自然的‘翻译官’,让艺术与生态相得益彰。”

仅国庆中秋期间,候鸟艺术营地单日接待量超3000人,营业额突破11万元。项目的火爆带动了整个片区,新开的德克士、农家乐、烧烤摊如雨后春笋,摆渡船航线应运而生,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不远处的古埃蒙民宿内,主理人刘侨金正在调试冬季新设的壁炉。“9间客房全年入住率超30%,营收达300万元。”他展示的手机屏幕上,“艾玛咖啡”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其中一条短视频获赞43万。

近年来,清镇市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积极引入市场主体,推动形成以红枫湖为核心,周边景点为辐射的“一核一带三区”全域旅游新布局,旅游产业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转变,从“观光经济”迈向“体验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这是文旅经济量质齐升的五年。“十四五”期间,清镇市累计接待游客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达1131.88元,创历史新高。涉旅市场主体增至4497家,规模以上企业达75家,连续七年蝉联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成功跻身“2025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这是业态丰富多元、品牌彰显的五年。恐龙小镇、石龙洞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成功申报国家乙级民宿1家,金山级民宿1家,银山级民宿2家,贵州省示范民宿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增至2家,省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增至17家,乡村旅游村寨增至14家,民宿、旅居增至208家。创新推出“小车小团”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供给更加丰富多元。

这是体旅融合精彩绽放的五年。世界青年攀岩锦标赛、清镇半程马拉松等赛事相继落地,164套公共体育设施完成新建改造,“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让“活力清镇”的名片更加闪亮。

这是旅游富民成效显著的五年。文旅产业带动数万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涉旅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红枫湖畔到乡村民宿,从景区景点到文创街区,文旅产业真正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富民产业、幸福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劲扬帆正当时。回望“十四五”,清镇市用实干和担当书写了精彩篇章,站在“十五五”新起点上,清镇市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清镇篇章,让“湖城清镇”的金名片在黔中大地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编辑:财经 来源:贵阳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或用户发布,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将立即删除。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今日要闻|实事关注

    每日快讯(日常热点指南)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每日快讯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行业简讯、新闻报道,以及今日热点内容,重大事件等实时资讯,24小时不间断播报,让您获得最新行业信息。
    « 2024年 » « 10月 »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