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的天,时雨时晴。总投资730亿元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现场车水马龙,500多台压路机、推土机、钻孔机、洒水车、挖掘机及特种设备来回穿梭,被打磨过的滚烫土地,每天有1000余名工人挥洒着汗水,书写着无声的壮阔。
这个贵州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正以日挖方20万方的速度进行场平,并有望在7月20日完成第一根基桩打桩。
织金素有“磷海煤都”美誉,以富矿为家底,织金县围绕现代能源和现代化工两大主导产业,磷煤共舞促进产业耦合发展,着力打造集“磷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的循环经济现代工业体系。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2×660MW)项目,工人正在进行一号机组调试。李雪雪摄
目前,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2×660MW)项目(下称“上大压小”项目)建设进度已拉到可喜的95%:机组调试,焊接增加保温层,绿化边坡整理……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上大压小”项目总投资52.62亿元,已完成投资49.45亿元。“预计7月20日1号机组正式点火发电。”贵州织金平远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织金清洁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夏峰说。
何为上大压小?简而言之,就是上马大型高效节能项目,压缩淘汰小型落后产能,发电机组从小装机量向大装机量转变,从低能效向高能效转变,从单一到智能转变,更环保更节能更高效更智慧,过去350克煤能发1度电,如今“上大压小”,约285克煤就可发1度电。

俯瞰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2×660MW)项目
“织金县是贵州省‘西电东送’电源点之一,事实证明我们‘风光火储一体化’这条路走对了。”夏峰介绍,作为贵州省第一批集“风光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高效清洁能源项目,该项目采用了世界首台660MW超超临界“W”火焰锅炉,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打造“西南领先、贵州一流”的高效清洁智慧电厂。
“预计2号机组7月底点火,8月30日项目将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将实现年发电量60亿千瓦,年产值达22亿元。”夏峰说。

满载煤炭的智能化干煤棚。李雪雪摄
织金清洁能源公司燃料管理部副主任晏兴彬管理的智能化干煤棚,设计储量为7.8万吨,如今却“吞下”了16万吨煤,接近于“爆仓”——煤炭采购暂缓的同时,晏兴彬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煤堆每间隔2米、每天不少于4次进行测温,以防止温度过高氧化自燃。
厂区内,一排排崭新的电动重卡格外引人注目。晏兴彬告诉记者,“上大压小”项目是全省唯一一家电动重卡全覆盖的电厂。每天500辆电动重卡来回穿梭,可实现日运煤炭13000吨,光运输成本每车每天可节约300-500元,而厂区配备的23个充电桩、3个换电站将最大限度满足电动重卡的充电需求。

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2×660MW)项目上的电动重卡。李雪雪摄
在节能减排方面,“上大压小”项目采用织金当地的煤层气(天然气)点火+低负荷助燃技术,采用大气枪点火方式,取消燃油系统,实现无油电厂,这相对于燃油可节约三分之二的成本。而“多水合一”专利技术,将水工供排水设施与化学专业建(构)筑物集中设置水务管理中心,既节约占地和工程投资,又解决电厂水务系统运行管理不灵活、实际运行水耗高等问题。
“我们还采用低氮燃烧技术+SCR+电除尘器+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对烟尘、SO2、NOx、汞及其化合物等多污染物进行协同处理,实现超低排放。”夏峰说。
就地可取的丰富煤矿资源,成为“上大压小”项目落户织金的关键因素。

贵州文家坝矿业有限公司。李雪雪摄
在贵州文家坝矿业有限公司(下称文家坝矿业)调度室,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产线上的每个细节。作为“上大压小”项目的原料供应方之一,这家织金规模最大煤矿,始终以“富矿精开”为引领,正紧抓二期项目建设,计划到2026年实现年产能420万吨,2030年达600万吨;新增洗煤厂规划规模将达到500万吨/年。

贵州文家坝矿业有限公司调度室。李雪雪摄
“在保证电煤供应稳定的前提下,我们还将提高产品附加值,从煤质管控、降本增效方面着手,围绕流程智能管控、应急智能调度等开展智能化建设,通风、压风等多个子系统已实现远程集控,多项智能系统和场景预警规则持续优化完善。”文家坝矿业办公室主任曾祥举说。
为实现磷煤共舞耦合发展,织金县“一图三清单”作出了明确指引——
上游丰富的磷煤矿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保障。中游则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企业,围绕磷矿采选、煤炭清洁利用,发展煤化工生产合成氨、甲醇、双氧水等产品,这些产品可直接作为磷化工生产原料。下游则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生产磷酸铁、磷酸铁锂、聚乙醇酸等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关联企业集聚,今年已签约项目11个,签约总投资约24.94亿元。”织金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付正祥说,围绕“新能源储能材料、超纤尼龙新材料及PGA新型功能材料”三大战略赛道,织金正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与协同发展,形成上中下游紧密关联的产业集群。
—————————————————
记者手记
7月2日,在织金经开区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林凯的带领下,记者从织金县城出发,驾车在狭窄蜿蜒的209省道行驶一个多小时,其间多次与装载煤炭的重型卡车“狭路相逢”。
重型车多,车流量巨大,奈何道路狭窄,道路两旁不是林地就是村寨,记者不禁捏了一把汗——但凡其中一辆车“卡”住,就没法一路畅通直达国家电投贵州金元织金“上大压小”异地改建(2×660MW)项目。
从项目征地到浇筑主厂房第一罐混凝土,杨林凯全程见证了“上大压小”项目的拔地而起。当问到产业发展的短板时,不出所料,杨林凯提到了交通。省道运煤车辆多,“堵车”时有发生,不仅企业发展受限,也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安全出行。
经研究,织金县对原有209省道进行改扩建,预计7月底完工;同时投资4360万元,用于修建联合桥到织金清洁能源公司全长3.64公里的行政路,实现“人煤”分流。当前道路建设还在进行中,预计今年8月底可实现通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雪雪
编辑卢世容
二审管云
策划丨三审岳振
—————————————————
编后语|兴业、强县、富民,工业是重中之重。贵州提出,促进县域工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推动全省县域工业提质增量,到2027年,全省县域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左右。目前,在“六大产业基地”所涉重点区域,一批“工业大县”在加速崛起。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推出“工业大县”调研行系列报道,请读者跟随记者的脚步与视角,去感受贵州县域经济“稳”与“进”的产业力量。
系列报道——
做强“飞起来的贵州造”|“工业大县”调研行之安顺平坝区
“磷”基础升腾大“锂”想|“工业大县”调研行之黔南州瓮安县
把方圆百公里都“包”起来|“工业大县”调研行之遵义市习水县
百亿市场“馋”上这口酸爽丨“工业大县”调研行之黔东南州凯里市
编辑:国内 来源:当代先锋网